——以山東聊城東昌府區為例
東昌府區是山東省聊城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區,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土地流轉項目,現選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流轉案例,做一分析。
案例一:工業企業流轉土地,轉行做農業。福和機械有限公司成立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在閆寺街道馮莊村流轉土地3800余畝建現代中藥材種植基地。計劃利用1000畝進行核心區建設包括觀光、旅游及生態環保項目,將建設一個60畝的飲片廠,進行中藥科研深加工。未來目標是打造以中藥GAP種植、中藥飲片加工、提取為主導,以現代農業種植、培育、改良、養殖為延伸,集產、學、研、銷、科普、觀光為一體的示范性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園。
主要經營方式:首先,大規模流轉農戶承包地。從2013年9月召開農戶宣傳動員會議到10月中旬,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丈量土地近3000塊、逐戶簽訂流轉合同近700份,約定每年農歷8月15日前提前一年預付下一年度的租金。然后,利用當地農業開發項目資金,進行土地整理,完善基本設施建設,建成田成方、路成渠的較高標準農地,統一進行有機質提升的改良。接下來,將土地按照種植品種,劃分為30-250畝不等的工作區,承包給20多個農戶經營。按照不同品種,扣除生產成本后,根據品種利潤空間,確定給予承包農戶的具體金額。在生產管理中,由公司提供種苗、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提供技術指導。
案例二:商業流通企業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生產基地。億灃連鎖超市有限公司是聊城市最大的社區服務連鎖企業,有連鎖店66家,職工2000人,其中生鮮商品貨架面積占總面積的45%。2013年4月份,公司在鄭家鎮蔡莊村成立億灃現代農業示范園,先后流轉土地2260畝,現已建成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大棚75座,拱棚150座,種植了各種蔬菜10余種,葡萄6種。
主要經營方式:集中流轉土地,進行地力條件改善,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由公司出資建設大棚,并保證供電、供水、排水、監控配套設施齊全,負責每年一度的大修,由農戶負責大棚日常維護維修。與種植戶簽訂種植合同,采用農戶承包方式,按銷售收入的50%,每月向承包社員兌現收益。在生產過程中,要求承包農戶按照生產設計要求操作,實行統一蔬菜品質、統一生產技術、統一供肥供藥、統一收購產品營銷?統一提供噴霧器和運菜車、統一技術指導。在管理環節,逐棚、逐戶建立安全生產檔案,盡量使用粘蟲板、性誘劑、殺蟲燈等物理方法防治病害,減少農藥使用量,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在銷售環節,承包農戶即可以直供億灃超市也可供應其他渠道,利潤分配比例仍然按5:5進行。目前,共有150個大棚出菜,利用連鎖超市運營網絡,每天可供各種蔬菜10萬余斤,價值30萬余元。
案例三:流轉土地建農場,為推廣農機社會化服務做試驗田。大義成農場流轉土地297.58畝,分布在堂邑鎮的三個村四塊地,面積從30-100畝不等,采取現金計價的租金在1200-1300元,采取實物計價的為500斤小麥、500斤玉米/畝/年。流轉合同期限在6-15年之間,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花生。在流轉土地兩年后,大義成積累不少農業生產經驗,創辦人牽頭組建了農機合作社,現有各種機具76臺套、合作社進行統一調配、統一存放、統一管理、統一維修保養。對外由合作社統一聯系業務,統一組織作業、統一收費價格、統一作業標準、統一提取公益金。2014年作業面積達6.8萬畝,作業面積1.2萬畝,經濟收入531萬元,利潤近156萬元。
主要經營方式:在種植領域,采取分塊負責方式,按照產量確定具體收入,2015年花生單位產量高出全區平均產量12.6%。在農機服務領域,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實行土地托管,針對想種地而又沒有時間去管理的農戶,提供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實現土地托管2650余畝,涉及農戶達510余戶;另一種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服務面積近8萬余畝、受益群眾近萬戶。
以上三個規模經營案例,土地流入方背景、種植方式、經營品種各不相同。有的從工業領域轉行,有的從銷售流轉領域進入;有的種植中藥材、蔬菜等經濟作物,有的種植糧食作物;有的農業生產成本投入大,有的拓展到農業社會化服務。分析下來,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擴大土地規模,重點在“合”。這三個項目首先實現了土地規模的擴大,通過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還都對土壤改良、農田水電條件改善進行了投入,其中,既有政府項目落地,也有流入方投資。如福和目前整體投資2000萬左右,其中一半用來改良土壤和進行路、管、網建設。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整理的“合”,改善了地力條件,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解決細碎化問題,強化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重點在“統”。三個經營者都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有著迫切的需求和動力,采取了在生產技術服務、生產資料供給、產品銷售渠道上的“統一”。例如億豐,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達到控溫、控濕、防病,提高蔬菜質量和產量;對生產關鍵環節進行跟蹤,隨時掌握蔬菜生產狀況、管理措施以及投入品使用等相關信息。特別是大義成農場,更是延伸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應者,為其他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田間服務。
三是明晰生產責任,重點在“分”。實際上,福和和億豐在土地流轉后的第一年,都曾采取工廠化的管理模式進行生產,雇傭農業工人,按照工作時間和工作量來核發報酬,但實際效果并不好,億豐第一年種植下來,單個大棚產量比農戶家庭經營產量低15%-20%,福和的畝產比家庭種植甚至要低到30%左右。從實踐經驗出發,兩個企業不約而同地采取了生產經營活動上的“分”,給予承包農戶生產經營自主權,也明確相應責任義務。例如,億豐在溫室大棚承包協議中明確,“所包大棚產品的銷售收入沖減部分成本后,對半分成,各得50%,每月一結,及時兌現。除通過利潤分成獎勵,還進行排名激勵,每月按照產量質量張榜公示,給與全年收益1%-3%的額外獎勵。”也明確“因承包方原因造成減產絕產,如忘記關水管造成水淹,造成凍害,私自使用化肥農藥造成損失,承包方自負責任并賠償甲方損失,以相同品種其他大棚平均效益為標準計算賠償。”通過這種方式,解決雇傭“日工”菜農種菜,生產積極性不強、勞動監督成本高的問題。
四是拉長農業生產鏈條,重點在“延”。在這三個項目實施中,大家都提到“以工促農”,“一、二、三產業融合”。例如福和,目標是通過從事中藥材的種植和銷售,打造以中藥GAP種植、中藥飲片加工、提取為主導,以現代農業種植、培育、改良、養殖為延伸,集產、學、研、銷、科普、觀光為一體的區域。億豐本身就是商業企業,更將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聯系起來。大義成的主要經營利潤,也來源于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收益。規模經營就將土地、勞動力、資金有效整合起來,將農業生產的上下游聯系起來,實現從農業到商業、服務業,甚至工業領域的擴展,從而增加產業收入。
五是傳統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通過規模經營發展,將傳統農戶與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有效連接起來。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傳統農戶的生產積極性被完全調動起來后,是最合適也最合格的生產者,因此福和、億豐最終采取了農戶生產方式。在管理銷售領域中,企業集中資本資源優勢,能夠更好適應瞬息萬變市場變化,基地建成后,億灃超市銷售的生鮮商品平均價格比其他超市銷售價格低了15-20%,新建立了18000平米社區超市。
實踐中,參與規模經營的傳統農戶、公司企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提供者,從獲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通過締結契約的方式,實現了責權利的合理分配,也促進相關制度的建立與演變。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新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注入資金資源和技術,實現土地資源的有序配置,實現人力資本的合理布局,有的甚至營造新的消費需求。市場主體的創造力和活力的驚人的,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要適應和跟上這些實踐和先行者。
首先,要有“大”的意識。這個大,不是土地經營規模的“歸大堆”,也不是市場經營主體的“壘大戶“。而是要有大的思路和格局,這也是政府最應該提供的宏觀政策指導。例如在規模經營中,各個經營主體的優勢劣勢如何,怎樣才是有效地集約經營,如何把大家整合起來,多做這些指導和培訓宣傳,可以有效避免經營者走彎路;例如規模經營者迫切的資金需求問題,要與金融部門有效對接,避免項目先天不足、后續乏力。
其次,要有“小”的謀劃。這個小,是指注重項目細節實施情況,是產業部門應該關注與幫助的。例如土地流轉后,項目區域內的水、路、電、設施農用地的配套建設。由于土地流轉價格的持續高企,支付高昂的流轉費用已經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完全依靠企業做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是不現實的。讓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承擔農業項目,是中央提出的要求和方向,那么,怎樣讓項目妥善落地,要有細節上的安排設計。
然后,要有“深”的考量。農業非常復雜,不但投資大、周期長,制度設計成本還高。例如福和,各種藥材市場行情波動很大,利潤空間也不盡相同,既不能不種,還不敢多種,因此針對不同的中藥材品種制定了不同的報酬。像半夏等品種不能重茬,要與糧食作物套種,在套種期間如何安排田間管護,減小“非糧化”的負面影響,也帶來不一樣的管理模式問題。例如大義成,從農場經營向農業社會化服務拓展后,帶來成員間金融互助的需求,與農機具企業、民間資金擔保方的金融問題。例如億豐,在給與承包農戶銷售產品自主權的同時,如何維護基地自身貨源穩定的問題。
總之,由于農業生產自身的特殊性,規模經營的復雜性,決定了農業管理不能全部依靠市場調控,或者全部依賴市場主體自身管理。基層的農業管理部門和政府,要抓住這些規模經營項目的運作,帶動一方現代農業健康發展。而農業政策的制定者和具體執行者,應從千千萬萬的基層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把地、人、錢整合好、利用好。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司、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經管站、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政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