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和農民工“反鄉創業”試點縣的紫陽,每年以8萬人次的轉移就業,年創收超過10億元,支撐起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今年以來,該縣強化勞動監察執法、把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作為勞動保障維權、情系農民工的民生工程主抓。
一是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宣傳,通過縣廣播電臺《法之聲》欄目開辦勞動保障維權系列講座;在農民工流動相對集中的建筑施工單位、工地、賓館向農民工和用工企業老板、工頭大力宣傳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增強企業法律觀念和農民工自身維權意識:充分利用“微信息”網絡資源,通過QQ群、微博、微信等新和“勞動保障執法”公眾平臺,更加方便、快捷的向農民工提供無“微”不至的勞動法律保障和援助服務,形成良好的維權氛圍。
二是形成以縣勞動監察執法大隊為主體、鎮勞動社保為骨干、村(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維權體系。建立縣鎮勞動保障部門的上下聯動機制和人社勞動、司法、信訪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以及農民工輸出、輸入兩地農民工維權內外合作機制以及應急處理機制,使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短時間內積極、迅速、妥善地化解、處理勞資雙方矛盾糾紛,降低維權成本,最大限度地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
三是以貫徹《勞動法》為契機,對20多戶企業進行勞動備案和用工年檢,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對用工企業的專項檢查與日常巡查,檢針對與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建筑工程施工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兩低一拖欠”的重點企業采取職工花名冊、勞動合同書、規章制度、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繳費記錄“五對照”的辦法,隨機抽查、核對,掌握企業勞動用工情況,邊查邊糾,規范了企業勞動用工,從源頭上消除用工單位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建筑施工領域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積極參與縣上重大項目建設的項目招標、資金撥付、企業用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有效地遏制了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工資保證金已成為保障農民工工資的“護身符”、“拖老板”的“緊箍咒”、勞動保障維權的“殺手锏”。從而使農民工勞動應得的辛苦血汗錢從“賴經理”手中完璧歸趙。有首順口溜在一些建筑工地農民工中廣為傳唱:以前辛苦干一年、不見一分血汗錢;現在不怕老板跑、工資政府已存好。
通過以上措施,該縣累計征收農民工工資保證金3000多萬元,2016年為550余農民工追欠工資、開展法律援助共挽回各項經濟損失1300多萬元,成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神。
作者地址:紫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