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不知道,這幅以《時代》周刊為背景的圖片是怎么做出來的。但是,我知道,他已被這個殘酷的世界改變,而非Change The World。
他死了,42歲,在老家縣醫院。
6月29日凌晨3點多,持續高燒、吐血,告別了這個世界。
早上起來,父親從老家來了電話,告知了這個冰冷的事實。
他是我的表弟,很多年沒見過面,6月初剛從北京辭工回家。
他死了。就在12小時前,我還在給他的大哥通電話,希望能送他到市級醫院,哪怕是最后一次無望的努力也好,哪怕是盡一點手足之情也好。
但是,電話那端,是怯懦的推脫,是堅定的應付:“我們再商量商量”。
他死了。這種斬釘截鐵的死,讓所有人得以解脫,他從此再不會痛苦。
我知道,他得的這個病——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是沒有希望治愈的。而他,沒有成家,沒有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孤身一人,沒有積蓄。這一切都是讓他喪命的理由,而非活著。
但是,我還抱有幻想:或許,到大醫院及時治療,或許還能多活幾年。畢竟,他還年輕,生命不至于就此終結。盡管我對這種常見的不幸,除了同情,幾乎束手無策,但我還是希望,他能活著,哪怕活幾年也好。
貧窮,沒錢,這是他死亡的根源。昨天早上,為說服他家人轉送他到市醫院,我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他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可報銷一部分;二是他有低保資格,可申請醫療救助;三是未來如需花更多錢,或可通過網絡眾籌解決。
但是,這些建議并沒有說服他的大哥。當然,人家并未直接拒絕我的建議,只是顯得不夠積極,表示愿意轉診。到了6月28日下午6點多,他大姐來電說,他大哥和二哥決定,不送他到市級醫院了。
我聽后,立即致電他的大哥。電話中,他大哥支支吾吾,閃爍其詞。這位大哥說,醫院的熟人稱,現在他病情嚴重,甚至在吐血,轉院治療沒有意義。我問:這是誰的意見?他大哥說,是熟人聽醫生說的。
其實,這天早上,我剛剛跟他的主治醫生通了電話。醫生意見很明確:他現在持續發燒,還有肺部感染,縣醫院條件差,建議盡快轉診到市級醫院,并說可幫忙介紹相關專家。
但是,他大哥并不認同,并說,這是主治醫生不愿跟我說實話所致。就他現在的病情而言,轉診的意義不大。的確,他自己沒錢,而他的大哥、二哥也窮,即使轉診能保住命,將來的治療費也是個天文數字。
我感到徹骨的寒意,頓時悲從中來。
是啊,他打工這么多年,現在卻身無分文,甚至連住院的押金都交不起。即使能勉強住院,今后必將是一大筆費用。如果涉及骨髓移植,可能是數十萬元的費用。這一切,他的哥哥們也的確承擔不起。
我感到無能為力,更無權強人所難。我只能建議,說服他的大哥送他轉診。面對基于貧窮的退縮、源于無能的推脫,我最后說:“這是你的親弟弟,看在這個份上,就做一次最后的努力吧。實在不行,我先拿五千元,先轉診再說。”
說完這個,電話那頭的回應無奈而堅定:“明天再商量商量”。
我無語,想嚎啕大哭。隨后,我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父親的態度也讓我吃驚:”他大哥跟我說了,這孩子沒法治了。這孩子在外打工多年,從沒給過家里一分錢,太不懂事。現在又得這種病,是個無底洞,誰也沒辦法。“
我對父親說:這都是事實。這表弟性格和為人確有問題。但是,現在他危在旦夕,轉到市級醫院,或許就能多活幾年。作為哥哥,難道不應該做最后的努力嗎?父親回答說:他的哥哥們都沒錢,該怎么辦呢?!
晚上回家,盡量不想這事,結果熬到凌晨兩點才睡,中間還被手機驚醒。我不知道的是,他在我入睡后一小時就去世了。早上起來,我聯系他的主治醫生。這位女醫生說:“人已經死了,發燒合并感染,白細胞都沒有了。”
這位女醫生說:“這孩子有點可惜。我看著也有點難過。昨天上午,我就催他家人轉院治療,但家人們一直猶豫,遲遲沒行動。” 這位醫生還問他:你外出打工這么多年,怎么沒掙到錢呢?他說:我掙了錢都用來治病了。
我聽說,他的哥哥們決定,就在縣城買個棺材,就地收殮,然后運回老家,盡快埋掉。我不愿接受,但這是個事實。我有點難以想象,就是這個人,兩周前還給我打電話,要求我幫他討要拖欠的工資;要到部分工資后,自己又坐火車回老家,住進了縣城醫院。
我打開了他的QQ。這里有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痕跡。我知道,這是他與這個他已經告別了的世界的唯一聯系;我知道,這個QQ也死了,再也不會有更新;他還在我的一個微信群里。我知道,那里再也不會有他的訊息。
他的QQ封面是一張陽光男孩手執玫瑰、低頭凝思的照片。我猜想,這可能是個我不認識的明星,左下角的那個簽名,我一點都認不出來。但是,左上角的那句話,卻看得非常清楚:“被愛是一種運氣!”
他的QQ空間,存有一些他日常生活的痕跡,有照片,有感想,有留言,有點贊。他的空間上,個性簽名欄寫道:“一把傘撐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是怕你再被太陽曬著了……”
這是6月29日13點31分的北京。我在痛悼一個人,在一個到處寫著“中國夢”的地方;我在紀念一個年輕的生命,盡管“富強”“文明”“和諧”“友善”的標語觸目可及。我閉上眼睛,淚卻流了下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微信號/老常說)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