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社會創新發現村莊獨特價值
社會創新是公民及社會組織等社會行動者為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而在社會領域率先發起和實施的富有成效的創造性活動,通常能夠動員和匯聚在傳統情境下無法使用的資源,并創造出巨大效益,惠及大多數有需要的人。社會創新是提高扶貧效益、加快扶貧開發進程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創辦新的社會企業,還是開展創投、采取新的立法和服務,社會創新都具有開放性、融合性、民間性、創新性等特點。這對于實現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之間及其與外界各類資本的有機融合,促成貧困地區資源的互聯互通,推動解決貧困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扶貧領域的社會創新,是在對村莊貧困有更深入認識的基礎上,發現村莊獨特價值以提出新思路,并通過社區營造提升村莊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以打牢承接外部資源的基礎,特別是做好貧困地區資源整合工作,以更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企業和社會資源投入合作。充分認識扶貧規劃不能代替社區發展規劃、收入提高不能簡單等同于社區發展,這就需要進一步把行政資源、社會資源轉化為社區發展資源,并推動村落共同體的整體發展,通過社區社會福利的內生性生產達致減貧目標。與此同時,改善村莊治理機制,營造良好的村莊政治環境,確保精準脫貧成效的持久鞏固。
因地制宜 創新多模式扶貧
社會創新視域下的駐村幫扶工作,要求第一書記和幫扶隊員要有社會工作視野、社區發展思維、社區建設本領。駐村工作隊要努力成為社會議題的倡導者、社會創新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社會行動“最后一公里”的實踐者、社會資源的整合者、可持續社會成效的管理者,從行政干部成為社區發展的可信賴合作伙伴。駐村幫扶工作要做到從習慣于支配到組織協同的轉變,在與社區組織的有效協同中,尋求對村莊建設的共識、共謀、共建。積極開展社區組織孵化、培育,幫助牽頭人轉化擴大為社區發展組織,指導、支持社區組織開展創業,搭建就業創業支持平臺,最大程度動員和發掘蘊藏在民眾中的扶貧資源和社會創新資源。例如,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工作隊提出和踐行的“投入有限、民力無窮、自力更生、建設家園” 為核心內容的“十八洞精神”,就是對扶貧開發中的社會創新理念的詮釋。
社會創新視域下,政府扶貧工作需要在注重政治動員的同時,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從注重行政壓力型機制建設向更注重社會創新型機制建設轉變,以充分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更好撬動社會資源參與扶貧。面對老齡化、醫療衛生、子女教育等脫貧攻堅焦點難題,積極引入社會機制,鼓勵和推動扶貧社會服務購買工作,通過直接購買扶貧社會服務、委托服務、第三方社會服務評估等方式,助推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切實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并增進社會互助、積累社會資本。例如,武陵山片區腹地的重慶市秀山縣結合全國群團改革試點,在推動群團組織體系下沉、完善貧困村的社會組織體系建設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服務購買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4月以來,全縣以鄉鎮為單位,每50名服務對象落實1名義工,針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孤寡老人進行走訪關愛活動,并負責服務對象相關信息調查、收集工作。
在貧困地區交通和信息設施等條件性制約因素大為緩解、貧困地區與市場距離大為拉近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推動貧困人口進入市場,發揮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和資源整合中的基礎性作用。擴大委托幫扶范圍,將國家給予特定對象的產業扶持資金直接委托給有意愿合作的、有社會責任的、講誠信和有實力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實現項目、管理、經營、核算的“四統一”,增強產業造血能力;推動股份合作,鼓勵將扶貧對象的政策扶持資金及其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由農業企業等主體統一管理和生產經營;擴大扶貧貸款貼息規模,探索建立市州、縣區政府出資為主的農業生產發展金融擔保平臺,積極拓展農業生產保險險種,放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效應,等等。例如,湖南湘西探索實踐的“四跟四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主要是通過產業扶貧的杠桿效應,增進貧困戶與市場經營主體的利益連接,讓貧困人口獲得新的發展支撐。
綜上所述,村莊社會創新有助于形成多種扶貧模式,以推動扶貧計劃更加符合村莊的具體情況。同時,社會創新推動精準扶貧也表現出開放、分散、自下而上的特點,這要求扶貧主體領會互聯網思維,善用互聯網手段,積極打造扶貧開發的“社會創新”互聯網支持平臺和服務管理支持平臺。通過互聯網連接,讓社會扶貧資源與村莊有效對接,也讓那些社會企業能通過合作創造更好的扶貧開發的社會效益,在彰顯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的智慧與效益的同時,助推貧困地區的發展。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武陵山片區農村環境協同治理問題研究”(14YBA32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深圳大學心理與社會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