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心村會有轉機,城市病又該如何解
西方300年的工業文明畢竟難以替代5000年的華夏文明,驀然回首,中國改革30年后,才懂得反思:西方的文化是否養活得了中國人。
中國城鎮化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鄉村逐步變成“空心村”,外出上學、務工,年輕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鄉村只剩下老弱病殘幼。
不少學者一直在批評政府攫取了農村的資源;但也有人對此持截然不同的觀點,那就是:讓農民回村才是在剝奪農民的希望,因為農民70%的收入來自城市。
現在,鄉村的情況有了新的轉機,城市出現了返鄉潛流。
只不過,這些人不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要么是在外闖蕩半生、已蛻變為城里人,而尋找鄉愁的中老年人;要么是學有所成、有志向回鄉創業的新一代農民;要么是從未浸染過土地、業有所成而到城市近郊和原生態地帶尋夢的城里人。
因為未來的鄉村蘊藏著無窮的商機。這首先得益于鄉村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其次是城里人想逃離擁堵、喧囂、紛亂、污濁城市的尷尬處境。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時下我國已經具備的兩大網絡優勢:一是先進的移動互聯網絡;二是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另外,就是大量的自駕車,也許還有即將出現的私人飛機,交通工具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
移動互聯網絡條件下,使隨時隨地辦公,并與他人開展業務洽談與合作成為現實;交通網絡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便捷、更自主?!皟纱缶W絡”打破了城市人固定辦公的工作形態和地域界限,假以時日,我們的鄉村經過有情懷、有夢想、有知識、有專業、有實力人士與政府、原居民的鼎力改造,會具備更濃厚的文化環境和更優美的自然環境,這勢必可以引來大城市的人群前來創業、旅居,邊度假,邊辦公。
回歸鄉村,現在只是一個開端。隨著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政策的實施與推進,高速、地鐵、鄉村公路、互聯網、物流網的異軍突起,以及中國完全進入老齡化時代,傳統生活方式將逐步消失,以后再回到鄉村和土地上的主人,可能不僅僅是曾經走出去的農民,而是從城市奔向農村的中高端人士。
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有,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適合人居,水、電、氣是小問題,交通擁擠、污染災難,人的物欲和人情冷暖,等等,才是大問題。
改革30年,農村人為了提高生存和生活質量,涌進了城市,高調地成為城里人;30年后,城里人為了提高生產和生命質量而逃離了城市,低調地成為農村人。我們農民兄弟怎么就老是趕不上趟兒呢?但無論如何,這是有意義的好事,這不是社會的低層次循環,而是人類的高層次進步。
西方300年文明畢竟難以替代5000年的中華文明,驀然回首,中國改革30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養不了中國人。
不久以后,都市有錢人會逐漸住進鄉村,“空心村”會逐步轉化為文創村、度假村、養老村。到那時,也許第一、二、三產業不再像今天這樣分得如此清楚,“農民”這個名詞會被人們徹底淡忘,戶口問題會自動解決,“三農問題”會永遠不復存在。
相反,多少年以后,“空心城”會否取代“空心村”?城市生活指數會否比鄉村生活指數低很多?“三農問題”會否轉化為“城市問題”?會否形成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徹底升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旅思馬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