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幫助農業實現風險管理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進入發展快車道。2015年,全國保費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20%,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718萬億元,發展速度創近年來新高。保險業總資產達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1.4%。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3位,對全球保險市場增長的貢獻度達30%,居全球首位。
其中,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生產重要的穩定器和助推器,在保護農戶利益、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2015年,農業保險承保農作物14.5億畝,占全國播種面積的59%,三大主糧作物平均承保覆蓋率超過70%,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農業保險開辦區域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承保農作物品種達到189個,基本覆蓋農、林、牧、漁各個領域。已有26家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多數省份已有3家以上的保險公司,適度競爭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
功能作用日益突出,成為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的主要工具。2015年,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1.96萬億元,約占農業生產總值的32.3%,農業保險賠款支出260.1億元,約占農作物直接經濟損失的9.6%,是國家農業災害救助資金的7倍。發達國家不保的地震等責任均是我國農業保險承保責任。特別是在重特大災害面前,農業保險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去年遼寧特大旱災,農業保險支付賠款15億元,地方政府基本未再撥付專門的救災資金。特別是今年商品糧主產區黑龍江連續遭受旱災、澇災和霜凍,農業保險支付賠款超過40億元,成為農業保險史上最大的一筆賠款。農業保險已成為災區災后重建的重要資金來源,農業保險“穩定器”的功能深入人心。
改革創新不斷涌現,成為國家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重要手段。價格保險試點已擴展至31個省份,承保品種涵蓋生豬、蔬菜、主要糧食作物和地方特色農產品等4大類近50個品種。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保監會、證監會、農業部聯合啟動“保險+期貨”試點,各商品交易所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試點已拓展到12個省份,品種包括玉米、雞蛋、棉花、大豆、白糖等5個主要農產品,通過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的跨界結合,轉移分散農戶面臨的市場風險,防止“谷賤傷農”。同時,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探索開展“農業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和保險資金支農融資”試點,充分發揮保險增信功能,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鏈,協助解決農村地區“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保監會支持人保集團用保險資金設立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產品和投資基金,專項用于為參保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設立中國保險業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專項投資于貧困地區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
拓展保險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10月中旬,國務院發布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農業發展共識更加凝聚,外部拉動更加強勁,轉型基礎更加堅實,市場空間更加廣闊,創新驅動更加有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蓄。
下一步,保險業要牢牢把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農業現代化這條主線,將自身發展融于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背景之中,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
統一認識,轉變農業保險發展理念。農業現代化是農業保險的前提,農業保險是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支撐?,F階段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保險業要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密圍繞保險為農業現代化服務這個核心,加大資金、資源、科技、人力投入,深入研究農業現代化的風險特點和風險需求,一縣一策、一品一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風險保障。
加強供給側改革,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保監會將要以“擴面、提標、增品”為核心,集中力量做好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作物、主要農畜產品和森林保險工作,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價格保險、制種保險、漁業保險、農房保險覆蓋面,拓展地方特色險種、指數保險和“保險+期貨”試點。深化產品改革,構建保險責任廣、保障程度高、理賠程序簡、費率水平合理的產品體系。強化規范經營要求,確保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農民權益得到保護。
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完善工作聯系機制。前期,農業部、證監會、保監會之間的合作可謂無縫對接,效果很好。接下來,保監會要進一步強化工作聯系機制,共同推動完善支持政策。2014年以來,美國農業保險補貼已成為第二大支農項目,約占整個支農支出的8%,我國約為3.69%。我們要充分運用WTO規則,積極推動農業補貼由直接補貼向間接補貼轉移,實現對農業農村農民更廣泛、更充足的保護;要加快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各類政策和金融工具的融合,創新金融保險產品,構建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和農業風險管理體系。
作者系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