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習近平指出,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3月8日新華社)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地方考察調研乃至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焦點總是離不開農業、農村和農民。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4年聚焦“三農”話題,也足以體現“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的重大意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供給側入手,全面深化“三農”領域改革,事關“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由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和形勢變化所決定的。當前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仍很突出,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也亟待破解。這些問題的存在,與農業發展的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關系,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問題是關鍵所在。要想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唯有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結構調整,不是簡單的少種點什么、多種點什么,或尋求總量平衡、數量滿足,而是涵蓋范圍廣、觸及層次深的一場全方位變革。必須認真領會好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和部署,堅守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三條底線”不動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著力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注重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經營結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高端供給,大宗農產品要突出“優質專用”,其他農產品要突出“特色優勢”。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落實,貴在見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