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為主體,帶動農戶增產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區別于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特征和優勢。集約化是指以現代農業裝備、人力資本、農業科技、農業服務等取代傳統農業生產手段和要素,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專業化主要是指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主體和農業區域的專業化,通過分工協作提高農業生產率,實現區域農業規模經營;組織化是指農業主體的發育、相關農業組織的創新以及農業產業鏈的分工協作和一體化發展;社會化是指農業發展過程的社會參與和農業服務的社會提供。
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快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不斷創新,新型農業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與此同時,農業兼業化、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等問題凸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和配置不均衡,農業國際競爭力較弱,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問題尖銳復雜。新形勢下,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突破就農業論農業的框框,按照大農業的思路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業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探索發展農業產業聯合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生產領域開展企業化經營,發揮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積極發展多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組織,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規范發展專業合作社,穩步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農戶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經營。加大種養專業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戶培育力度,把培育家庭農場作為重點,支持其從事大宗農產品生產、保障商品農產品供給,并發揮其對小規模農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堅持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并使之與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相協調、與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相適應。加強土地流轉風險防范,嚴防流轉土地非農化、非糧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資源有效配置和永續利用,促進農業經營方式不斷創新發展。積極探索農業經營新模式,促進公司化、園區化農業實驗區發展,利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優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方面,繼續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辦好農技推廣公共服務事業,發揮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建立公共服務機構人員聘用制度,全面推行以公益性服務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模式的工作責任制。另一方面,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通過政策扶持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支持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專業服務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經營性服務。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7年03月1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