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中的唯一國家級貧困縣,金寨將宅基地制度改革與扶貧搬遷等政策相結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力促脫貧攻堅,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宅基地改革+”效應
“宅改疊加各項扶貧政策紅利,讓金寨農民得到‘一盤肉’”
金寨是山區縣,老百姓居住分散、偏僻、安全隱患多。在六安市委副書記、金寨縣委書記潘東旭看來,按照中央關于脫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金寨面臨的最棘手、最迫切的問題是住房保障。因此,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為農民尤其是貧困人口提供更安全、更便利的居住條件。
在一些地方看來,移民政策不夠優惠、易地扶貧搬遷資金杯水車薪、農村危房改造有缺口。“每項政策是零星分散的一片肉,我們通過與宅基地改革疊加捆綁,激活了各項政策紅利,讓金寨農民得了‘一盤肉’。”潘東旭打了個形象的比喻。
《金寨縣農村宅基地自愿退出獎勵扶持辦法》規定,對任何自愿退出合法擁有的農村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自愿放棄申請的,除可獲得宅基地退出補償和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外,還可享受不同的優惠獎勵政策。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可享受2萬元/人的資金補助,水庫移民可獲得1.5萬元/人的直補,選擇到集鎮或縣城規劃區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并承諾不再申請農村新宅基地的,給予房屋拆除補償獎勵和購房房票補貼。
金寨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陳永開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在政策引導和激勵下,全縣自愿申請有償退出宅基地12900多戶,其中貧困戶和移民戶占比80%以上,其余農戶住宅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地災隱患大、年久失修或遠離城鎮、出行不便等困難。這些群眾搬遷新居,為精準脫貧寫下了宅改紅利的生動注腳。
全縣騰退復墾宅基地2.3萬畝,扣除規劃村莊建設自用5000畝,新增耕地1.8萬畝。“盡管騰退宅基地面積小且分散,但復墾出來的都是向陽、優質的耕地,將對山區生態保護發揮長期效應。”陳永開說。
通過騰退宅基地推進扶貧搬遷,確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可沒有足夠的資金,好事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宅改就是無木之本、無水之源。據縣長汪冬介紹,試點前期,除了國家層面給予的貧困戶、移民戶資金補貼,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投入1.1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外,主要靠縣鄉兩級財政投入,對于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本已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收入實在難以支撐。
“感謝國土部拿出了壓箱底的好政策。”潘東旭的感謝溢于言表。2016年10月,國土資源部專門出臺政策,支持金寨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允許宅基地騰退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先行在省域范圍內調劑使用。汪冬介紹說,金寨已經以每畝48萬元價格成功轉讓兩個批次2814畝指標,有意向性購買的還有8000余畝,全部掛牌成交后將為脫貧攻堅籌集50多億元資金。意味著,這完全可以承擔12900戶宅基地有償退出和各項基礎設施投入的45億元成本。
宅基地改革引發蝴蝶效應,助推了當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進程。最近,這個山區縣因為去房產庫存成效顯著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注。據統計,一年來全縣共引導近5萬人口到城鎮和規劃村莊,消化縣城房地產庫存近3000套,去化周期由改革前的36個月降為現在的15個月。
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的“明白賬”
“補償+獎勵”,多種退出形式給農民充分的選擇權
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是金寨試點的主線,科學的村莊規劃是試點的前提。
退出宅基地,農民搬到哪兒,有筆明白賬。據縣國土局副局長鄭漢濤介紹,為確保農村居民戶有所居、有序集中,改革試點之初,金寨實施了“1+X”村莊布點規劃,按照每個行政村1個中心村莊、不超過3個保留自然村莊原則,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布點規劃,全縣規劃183個中心村莊、397個保留自然村莊,引導農民有序向城鎮、規劃點集中。據統計,全縣12900多農戶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其中到規劃村莊9000余戶,進城入鎮3000余戶。
退出宅基地,農民能拿多少補償,也是明白賬。參加宅改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張搬遷獎勵政策明白紙:一戶一宅或多宅選擇其中一宅的農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既有補償,又有獎勵。
補償分為兩塊:一是地上房屋拆除補償金額,按不同結構每平方米250元~600元計算。二是宅基地退出補償金額,已確權發證且符合規定面積標準的,每平方米補償70元,超出規定面積標準的,每平方米補償35元;未確權登記發證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理事會和確權單位共同現場核實,經公示無異議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按房屋占地面積70元/平方米、房屋占地外的宅基地35元/平方米的標準補償,補償面積不超過160平方米。農戶簽訂退出協議后6個月內騰退房屋并驗收的,補償標準上浮30%。據測算,這兩部分合在一起,退出宅基地的農戶平均每戶可獲得補償7.8萬元。
獎勵則分為三種。一是到縣城購房的,疊加移民搬遷、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補助,房屋拆除補償標準上浮30%,按購房面積給予800元/平方米房票獎勵,最高不超過100平方米。自愿放棄申請宅基地的,再給予2萬元/戶獎勵。金融機構提供每戶20萬元以下的免抵押安居貸款。二是到集鎮購房的,疊加移民搬遷、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補助,房屋拆除補償標準上浮15%,自愿放棄申請宅基地的,再給予1萬元/戶獎勵,按購房面積給予200元/平方米房票獎勵,最高不超過100平方米。金融機構提供每戶10萬元以下的免抵押安居貸款。三是到中心村莊建房的,對于建卡貧困戶、有直補人口的移民戶、人均建房面積小于30平方米的農戶,優先分配宅基地;疊加移民搬遷、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補償,并整合有關涉農資金配套建設給排水、道路、電力通訊、廣場綠地等服務設施。
“補償+獎勵”,多種退出形式充分滿足了農民的不同需求,給了農民充分的選擇權。金寨的實踐證明,群眾得實惠,改革就能成功。
改革之初,不少農民不相信宅改能帶來實惠;“政府講假話,我們才不上當呢。”當事實放在眼前,2017年春節,金寨出現了這樣一幕,不少返鄉過年的農民主動找到政府要求參加宅改。
嚴格操作確保改革“不走樣”
堅持最嚴格標準,讓改革“新生兒”健康成長
金寨的宅改試點,找到了一條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制度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行之路。同時在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利用等方面,也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制度性成果。
制定“50+3”有償使用費階梯累進收費辦法,初步建立了堵疏結合、獎懲并舉的農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機制。對“一戶一宅”超規定面積部分,超過20平方米以下部分,不收取有償使用費;超出20~70平方米部分,按每年3元/平方米收費;超出規定面積每增加50平方米,收費標準提高3元/平方米。同時,建立宅基地節約集約利用激勵機制,對新建住房低于規定標準的,給予100元/平方米獎勵;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自愿放棄的,按每戶2萬元給予獎勵。
有償使用的目的并不是收費。“有償使用與有償退出相結合,一倒逼一激勵,兩頭發力,既解決農民住房保障問題,又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副縣長朱寬江表示。
創新“120+20n”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確保宅基地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金寨制定了差別化的宅基地面積標準,改傳統的單一按戶確定為按戶和人口綜合確定。對每戶4人及以下的,宅基地面積原則控制在120平方米以下,每增加1人,可增加20平方米,最高不超過160平方米。
改革宅基地審批權限,破解農民建房審批落地難。對農民建房使用新增耕地的,由縣政府審批,省、市備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的,審批權限由縣下放至鄉鎮。
國土資源部有關專家認為,金寨宅基地制度設計的核心是“脫貧攻堅”,即通過宅基地退出獎勵補助政策激活其他扶貧政策,并結合規劃管控、節約集約和有償使用、審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支持引導易地扶貧搬遷和水庫移民搬遷,改善“貧困戶、移民戶”和居住在“土坯房、磚瓦房、磚木房”中農戶的住房條件,同時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土地利用綜合效益的提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2017-03-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