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已開發的少數民族村寨體現著濃郁的商業氣息,大大背離了鄉村生態旅游的方向。為此,以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為例,探求鄉村生態文化旅游開發與保護新模式,以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旅游的發展。
一、旅游開發現狀分析
(一)內部條件
1、資源吸引力條件顯著
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地理位置良好,有秀美壯麗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滿族文化歷史,是全國最大的玉石產地,又是省內溫泉最多的縣份之一,開發價值高,非常具有吸引力。
2、基礎設施漸趨完備
岫巖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交通運輸也日漸便利。龍潭鎮的旅游商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為旅游商品體系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外部環境
1、宏觀市場態勢良好
民族地區旅游業憑借著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岫巖縣地方政府主張形成以“玉都岫巖、溫泉養生、滿族文化、清涼生態”為主題的四大系列旅游產品體系。
2、未來發展前景廣大
岫巖縣遠離旅游發達區域,對鎮域旅游發展的拉動作用尚未充分顯現。景區獨秀,產品體系尚未形成,旅游市場尚未規范。旅游業尚處起步階段,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特色資源發展戰略
岫巖作為遼寧六個滿族自治縣之一,體現了濃厚的鄉土滿族文化特色。龍潭灣是該鎮旅游發展的重要依托資源,可進一步打造體驗園、觀光帶等項目。此外,休閑度假旅游文娛尚處空白,仍需進一步開發。
二、旅游開發與保護新模式設想
(一)規劃核心
1、一心
以龍潭鎮鹿圈村村口駐地(或神樹旁、韓家廟)為規劃區域,按照超前發展的理念進行合理建設,打造成全鎮旅游集散、服務、活動接待中心。
2、一核
將官木溝溝域景觀區定位于龍潭鎮旅游發展極核,按照景村聯動的發展理念,對鎮上村莊改造和村莊功能進行重新布局,同時注意帶動和輻射周圍更遠村鎮。
3、四區
建立鎮西南部農業生態慢游區、北部生態旅游體驗區、西北部滿族鄉村農事體驗區和東部農業休閑采摘區,以慢游悅心目、慢游求快樂為宗旨,弘揚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大力發展景觀農業、休閑農業和創意農業,并延伸水果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4、三帶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重點開發玉米產業帶、鴨綠沙塘鱧魚養殖產業帶、綠色養生產業帶,以玉米元素為主題開拓旅游產品,構建龍潭鎮特色鱧魚餐飲體系,充分利用輪葉黨參、蘑菇種植、雄蠶蛾酒等形成產業發展鏈。
(二)旅游產品開發
1、鄉土民俗旅游產品
目前龍潭鎮民俗旅游產品還沒有形成,鹿圈村應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凸顯體驗式民俗村、民俗家居式旅館、文化歌舞表演、民族建筑一條街、民族飲食街、滿族鄉村藝術品博物館等各個層面的民族民俗產品,實現品牌化發展。
2、民族節慶旅游產品
該地區滿族文化、玉文化積淀濃厚,可以此為靈魂,以生態農莊,白玉蘭花走廊、龍潭玉米節等項目為形式,打造主題性景區和滿族鄉村文化節、玉米文化節、龍潭有機農產品美食節等項目。
(三)旅游線路開發
1、區域合作旅游線路
可根據周邊大小城市設計不同線路,如長春-本溪-沈陽-鞍山-大連—普蘭店—瓦房店—莊河—岫巖—龍潭灣(鎮)—官木溝—龍潭灣—鹿圈村—梨酒村旅游線路。
2、岫巖境內旅游線路
可開展文化、生態、休閑度假體驗線路,如岫巖縣(岫玉文化)—鹿圈村(滿族文化)—相榮村(秧歌文化)—龍潭鎮蘋果花源休閑慢游區-龍潭灣旅游度假區—官木溝旅游觀光區旅游線路。亦可依據時令開展春季賞花游(岫巖縣—龍潭鎮“一村一品”民俗村—休閑慢游區)、金秋采摘游(岫巖縣—龍潭鎮采摘節采摘基地)等相關路線。
3、龍潭鎮內旅游線路
可針對性提供一日游線路:岫巖縣—龍潭灣—官木溝(魚塘上的休閑)—鹿圈村(滿族文化)—梨酒村(生態農業)。
三、鄉村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建議
(一)調整產業結構
延長以旅游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利用當地的質畜禽飼養業發展特色餐飲業,加工特色食品,樹立品牌知名度。
(二)挖掘地方特色
鼓勵居民以自己住所為依托,發展農家樂。發展夜間旅游產品,如夜市或具有滿族文化特色的夜間活動,亦可依托自然環境,打造有趣獨特的夜景。
(三)完善輔助服務
大力發展交通,吸引旅客或來往旅客再次逗留。政府可將此地歷史整編裝訂成書,著重在滿族文化的傳播方面加大力度,引起社會重視。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旅游縱覽·行業版》2016年第0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