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省平湖市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在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進程中,各地根據新形勢的要求積極探索創新鄉村治理的方式,浙江省平湖市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在農村地區嘗試采用網格化管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鄉村治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行機制。為此,筆者專門赴浙江省平湖市開展了實地調研,對平湖市開展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做法進行了深入了解。
開展農村網格化管理的背景
平湖市地處浙江省東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常住人口68.4萬。平湖市從1999年起逐漸撤并鄉鎮,從原有的20個鄉鎮撤并、合并為5個鎮3個街道。隨著鄉鎮撤并,村域面積越來越大,平均每村的村民達3392人。村內人員多、居住分散,給平湖市的鄉村治理帶來了巨大挑戰。
網格化管理是社會治理的一種創新方式,這種方式多用于城市社區的管理當中。網格化管理在農村的應用是指把轄區內的鄉村及其他特殊單位(大型企業或學校等),劃分成塊狀單元區域,在網格內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網格管理和信息采集,依托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反映網格動態,解決農村出現的問題,提供村民需要的服務。平湖市為了破解鄉鎮撤并后帶來的鄉村治理難題,引入了網格化管理模式。
從2012年起平湖市在轄區內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到2016年,平湖市實現基層黨建網、民生服務網、平安建設網三張網在農村網格中的有效融合,形成“三網融合”的基層管理網格,基本實現了對農村“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
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實踐
平湖市把全市基層劃分為756個網格。農村的網格分為兩種:一是村網格,即以自然村落、農民新村、片組、黨員先鋒站等為網格劃分單元,每個網格內村民戶數控制在100戶左右。二是專屬網格,即相對獨立的各類工業園區、流動人口集中居住地、較大規模的企業、學校等特定區域單獨劃分網格。
網格內發動并培養了877名網格員作為網格的管理人員,農村網格員一般由村干部擔任,一般在網格員之下,有若干名網格信息員。通過劃分網格和落實人員,平湖市建起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大網。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確網格管理人員職責。網格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是做好村內網格信息的收集和傳遞。
(二)規范服務程序。網格員在各村民家門口亮身份、亮聯戶,方便農戶及時反映情況和聯系服務組成員解決生活服務需求。在網格管理中,采取“網格雙聯”、“星級走訪”、干部量化考核等手段,管理效果納入網格員的考核中,如果出現了未上報的問題或者不達標的情況,網格員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三)建立信息報送平臺。平湖市網格化管理依托“平安建設信息系統”這個信息報送的平臺,促進社會治理的信息化。圍繞平安通使用率、均臺上報信息數、有效信息率、流轉信息數幾個指標,定期排名,年終列入平安綜合治理考核。
(四)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平湖市整個網格信息處理流程形成了市鎮村三級事件處置、網上網下一體聯動的工作機制。
(五)服務人員組團駐村。平湖市在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同時,還組織了多個服務團隊駐村,盡可能滿足農村群眾的生活需求。
農村網格化管理的效果:
(一)村莊管理有序,減少了治安盲區。平湖市農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后,有效地解決了村莊合并后人口多,居住分散帶來的管理問題。
(二)網格中嵌入組團服務,豐富了村民生活體驗。在調研中,筆者看到平湖市在農村提供的集中組團式服務模式,農村社會服務集中在一處,不僅方便村民辦理日常事務,而且涉及養老、醫療、心理疏導、文化教育等方面,村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在這樣的環境下,村民能夠在自己的村莊里滿足多種生活服務需求,豐富了生活體驗。
(三)財政大力投入,引導了村民參與網格服務。平湖市財政在農村環境整治、村路硬化、村莊綠化等方面均有大力投入,如平湖市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整治河道,在網格中組建“美麗鄉村服務隊”,專門負責全村河道保潔、垃圾收集、綠化美化等工作,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還培養了一批農村網格中的環保服務人員。
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啟示
平湖市農村網格化管理模式運行當中,既有值得借鑒的閃光點,也呈現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
(一)網格要將傳統內涵與創新模式相融合。
平湖市在網格的劃分和管理上尊重了既有的村莊傳統、人員秩序和村民感情,在村委和村民小組長以及村內有威望的人中任用管理人員,保證了管理人員的連續性,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同時,平湖市逐漸將平安建設、民生服務、基層黨建融合到一張網中,網格內融入的新需求落實到每個網格的管理人員身上,既能確保需求落地,又節省了人力,集約了資源,有效地保障了農村的安定、村民的生活服務以及黨組織在基層的建設。
(二)剛性管理需尋找合理方式“柔化”。網格化管理的運行采用政府主導、由上至下推動的鄉村治理邏輯,存在明顯的行政剛性約束。平湖市將社會組織作為第三方引入農村治理,作為柔化管理方式的一種探索。市財政購買服務,由社工入駐村里做活動和工作,增進了村民對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彌補了行政管理的空缺。
(三)激勵措施需激活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在網格化管理中,需要找到能真正調動起村民凝聚力和集體感的方式,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激活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自覺付出心力維護共同的家園,培養起農村內生的活力,這是使鄉村治理行之有效并能適應變化的長久之道。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5月13日 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