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正處于一個大變革、大轉型的關鍵時期。縱觀我國農業發展,可以粗略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農耕實踐階段。這一階段農耕主要依靠刀耕火種,種地采用的是廣種薄收。第二階段:溝洫農業階段。溝洫來源于大禹治水中的“盡力乎溝洫”,溝洫主要作用是排,所以溝洫農業指的是旱地農業。第三階段:精耕細作。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出現了鐵犁和牛耕,農業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第四階段:精耕細作擴展時期。這一時期國營養馬業為基干的大型畜牧業達到極盛,茶葉、甘蔗、果樹、蔬菜的栽培有較大發展,花卉業開始興起。第五階段:精耕細作的持續發展時期。最主要的標志是出現了《農政全書》等一系列高水平的農書,標志著當時我國精耕細作的農業體系已趨于成熟。第六階段:科學化與智能化。該階段正是中國目前農業轉型的目標,其既是對精耕細作成果的繼承也是對精耕細作時代的超越。可以說是標志著農業新紀元的產生,其重要性不亞于工業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更高的生產效率,同時又具有多樣性,便捷性,環保性以及經濟性的特點。可以說其不僅滿足甚至超越之前農業時代的“量”,同時在“質”的方面也有一個長足的進步。這是一片新的海洋,這里有仍需探索的未知領域,但這里同樣也有驚喜,有新生,有“乘風破浪”的暢快。本文便來簡要分析下中國這“驚世一步”是如何影響中國農業中后期發展趨勢。
從第五階段到第六階段,可以說是中國農業的“驚世一步”。第五階段到第六階段的轉變其變化之巨大,規模之宏大,周期之短暫,所以讓世界為之驚嘆;同時這也是披荊斬棘的一步,市場供給的壓力,中國資源環境的限制,國外市場的競爭,農業與科技融合的探索……在這條改革的路上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閃失,故而驚世;更是破曉的一步,是結束舊時代農業的黑夜,迎來農業新時代朝陽的一步,新興模式的出現,嶄新農業觀點的碰撞,全新農業生活的盛行,因此驚世。
挑戰與變革好比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挑戰催生變革,變革滋生挑戰。對于目前的中國農業,當下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城市化的過快發展使得如今農村“老齡化”現象嚴重,務農人員在未來將出現斷層,這個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其次是農業成本增長與農產品價格提升的不協調,農業成本中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近些年來快速提升,而農產品價格上升空間受國際市場影響愈來愈小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更嚴重的是我國前些年為了實現糧食產量的增產而忽視了資源環境的開采程度,使得地下水超采,地力退化,面源污染,化肥農藥超量使用。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變成了變革的難題,半月談在近期的農業專題中宋曉東和郭強有過如下的分析,我認為其相當概括了中國農業今后中后期變革的一個發展取向和趨勢。“首先在目標取向上,從追求數量轉向數量,質量并重。在生產方式上,更加依賴技術的支撐,更加注重可持續的導向。在經營體制方面,“適度規模經營加社會化服務”成為必然選擇。在產業鏈條方面,從產銷一體到以產定銷。最后在模式業態方面,注重農業功能的多樣化開發,強調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如今農業的發展已愈來愈受國家的重視,2015年,中央提出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正說明農業的改革是國家在今后關注的重點,各地方也爭相響應號召,開展極具地方特色的扶持農業政策。在這些大趨勢下,如今的農業可以說是百舟爭流,一個嶄新的大陸正逐漸浮現在我們眼前。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