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骨干力量,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黨員結構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帶頭致富的能力偏弱,有些偏遠的農村的甚至出現“后繼無人”的窘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黨員發展缺乏長遠考慮。有的農村黨支部沒有認識到發展黨員的重要意義,黨員發展缺乏長期規劃;有的農村黨支部沒有預見到培養農村優秀黨員干部所需要的時間周期,發展黨員缺乏客觀指導,致使黨員發展工作滯后。二是黨“源”質量相對缺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多數農村青年選擇外出務工,優秀青年發現難、培養難問題突出,加之農村干部待遇較低,生病、退職等保障不足,更加難以留住農村年輕能人,致使黨員隊伍老化、活力不足。
要破解農村黨員“后繼無人”的窘狀,筆者認為應該抓住“吸納高素質優秀青年入黨”這條主線。具體做到:
一是在吸納新鮮血液上下功夫。實施“黨員人才工程”,在省、市下發計劃性指標的同時,適當在非黨村干部、后備干部及“雙帶”能人上放寬條件,指標適當傾斜。鄉鎮黨員要拓寬黨員發展渠道,從企業骨干、致富能手、鄉土人才中挖掘和培養優秀青年,努力把社會各方面的先進分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二是在農村黨員教育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培養教育,創新黨員發展材料預審制,建立先鋒行動承諾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和黨員服務檔案制,通過組織定崗、自我承諾和踐諾情況記入服務檔案等手段,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培養教育。
三是在黨員黨籍管理上下功夫。加強黨務知識培訓及黨員黨籍管理,在規范黨員發展流程的同時,注重對《入黨志愿書》規范填寫及黨組織關系轉接等相關黨務知識培訓,嚴格黨員黨籍管理,實行專人負責制,同時,上級組織部門加大對下級黨組織黨籍管理的核查力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