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某地文化部門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文化隊為村民進行文藝演出,并為農家書屋捐贈大量的科技圖書和文化器材。但“送完就拜拜”,未免有些遺憾。有的農民朋友認為,“看別人演出,自己不沾邊,送的東西再多,堆在屋頭不起作用”。似乎有“好菩薩念歪了經”之感。
“文化下鄉”是一種精神扶貧,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活動流于形式,不符合農村的實際需求,群眾沒有從中受益,就有失初衷,相關部門就得引起注意和改進。
隨著農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廣大群眾不僅僅滿足于上面文化下鄉“放一場電影”“看一臺演出”“送點東西”那么簡單了,已從被動需求向主動需求轉變。比如,上面給村上送系列圖書、送鑼鑼鼓鼓、音像器材.....送的東西挺多,但很多農民看不懂,用不著,沒有實際效果,只好躺在倉庫“睡大覺”。據村干部反映,送的東西需要有專業的老師手把手指導,教一教。又比如,下鄉文藝演出,熱鬧一陣子后,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文化活動嘎然而止。
“文化下鄉”該送什么?現在的農民是新時代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強烈的需求,特別對“農村壩壩舞”“吹吶彈唱”更是情有獨鐘,但多數群眾苦于跳不來,不會吹,急需“文化下鄉”送技術指導,把文化課堂搬到農家田壩,工作落實到群眾心坎上,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說送東西只能解決一時,鄉村文化是否振興,關鍵得尊重和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提升文化素養。采取多種措施精準送思想、送觀念、送知識、送技能、切實解決文化貧困的根源,建立健全鄉村文化振興的長效機制,讓農村主動參與進來,激發勤勞致富的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號角已吹響,讓我們創新開展好“文化下鄉”活動,給農村栽上文化的種子,并呵護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給群眾帶來歡歌笑語,給鄉村文化振興帶來新希望。
始于初心,落腳點在此。
(作者系四川省鹽亭縣紅十字會賑濟股股長、鹽亭縣龍泉鄉棕青村第一書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