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鳳是云南省會澤縣迤車鎮索橋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與全國的村官一樣,既當農民又當干部,因為在家排行第二,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老二姐”。2015年10月,陳友鳳榮登“中國好人榜”。(2015.2.1中國文明網)
她告訴記者,在自己這一輩,村里很少有女人能當上村干部,就是自己在35歲之前,也從來沒想過會有機會做點家庭主婦以外的事情,“我就是要為我們女人爭口氣,也為村干部樹立形象!”從來沒想過的事,她卻一干就是20多年,陳鳳友就是這樣一位堅守在基層崗位上的女村官。
村民來找茬,二姐有氣魄。當陳友鳳得知自己要從索橋調到中和村任職時,也曾有過擔心,但是還是毅然來了。遇到鬧事者,軟硬兼施,最終鎮住了找茬的村民。事后,她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帶領村兩委積極解決。幾件實事干下來,村里人無不敬她、服她。干部干工作就是“再難啃的骨頭,也得啃”,基層工作更是如此。要深入百姓當中,加強溝通,了解他們“不講理”背后的根源所在,要知道沒有講不通的理,說不清的事,只有干部們懷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信念,拋開面子,甩開膀子,愿意多問多想多了解,百姓也會愿意與你交心談心,共同解決問題。
拆遷遇難題,二姐花心思。拆遷問題可用“難于上青天”來形容,政府有難處,百姓有苦衷,為了當地的進一步發展,又不得不進行。陳鳳友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她發現“遷祖墳難”其中的原因后,通過找地搬遷,并立碑刻文,說明搬遷原因等舉措,將無人認領的墳遷走了。其他群眾也看在眼里,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自愿將墳遷走。干部工作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建立了與百姓之間的尊重平等關系,才能讓百姓理解你的工作難處,積極配合工作的開展。同時,要著眼于小處,積極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善于變通,切勿一條路走到黑,有時看似“愚笨”的方法,往往卻能收獲奇效。
閑事熱心腸,二姐拒收禮。陳鳳友雖手握權利,但卻從未以權謀私,優親厚友。她拒絕了自己親舅舅索要低保名額的要求,她熱心幫助他人解決困難,在得知流浪老人無依無靠時,四處奔波,最終辦好戶籍,讓其入住敬老院安享晚年,而諸如此類的“閑事”還有很多。《禮記·禮運篇》云:“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雖為古人構想的大同社會,但與當今的小康社會又有契合之處。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基層干部更要以仁者之心愛人,把群眾之事當做自己的事,長期做到心中有民,在職憂民,一心為民,干事惠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群眾滿意,讓群眾信賴,構建良好的干群關系,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村干部是始終奮斗在一線的人,連任也是群眾對其信賴的有力體現。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踏踏實實的做一名全心為民的好干部,才能不負百姓所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