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新春伊始,贛鄱廣袤的田野就有了春耕備耕的忙碌身影。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對“三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推進農業現代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進一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這一論斷清晰明確,是指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針與遵循。
回眸“十二五”,尤其是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全省上下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加快農業農村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農業產業集群粗具規模,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十三五”全省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后勁。
形勢向好,仍需謹慎。一定要清醒看到,我省能否實現“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宏偉目標,短板仍在農業農村。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糧食進口量、庫存量齊增,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凸顯;農業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趨緊;農民外出就業壓力增大,務工收入增長放緩。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必須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短板意識,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貫徹省委十六字方針,深入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奮力推動“三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推動我省“三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進一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創新發展是第一動力,只有依靠體制創新,才能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新農村誰來建的現實難題,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協調發展是必由之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才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補齊“三農”發展短板。綠色發展是必然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開放發展是大勢所趨,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共享發展是本質要求,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現代農業建設,才能讓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更多分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出路在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特別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對農業再認識、促農業再出發,不斷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壯大更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入推進“百縣百園”工程,緊緊抓住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不放松,推動我省現代農業加快發力,真正形成結構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力爭在全省發展升級征程上走在前列。
土地承載著我們的希望與夢想。越是宏觀環境復雜,越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我們需牢記國家使命,任何時候都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鞏固糧食主產區地位。要嚴格落實“重中之重”的責任要求,強化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凝聚推動“三農”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行“黨建+”的模式;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確保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埋頭苦干,奮發有為,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爭取農業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為確保全省農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江西網2016-02-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