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調查顯示,我國的環境污染正在進行一場“上山下鄉”運動,即工業污染正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由城市向農村轉移。鄉村正經受著垃圾問題的重重壓迫:白色污染、環境破壞、飲水安全、居民的身體健康……鄉村垃圾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盡管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但目前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講,鄉村仍是難以割舍的心靈家園,護衛鄉村環境,就是為大多數人守住心中的根,遏制垃圾向農村轉移的趨勢,勢在必行。從道義上講,鄉村以產出的各種生活物資供養著城市,城市不能反過來以垃圾荼毒鄉村;從感情上講,放任“垃圾圍村”,坐視鄉村“淪陷”,也是對故鄉的一種背叛。
當然,要解圍“垃圾圍村”的困局,除了盡快剎住垃圾“上山下鄉”這股歪風,更重要的是必須城鄉兩者通力協作,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垃圾無害化處理力度,還城市以干凈整潔,還鄉村以山清水秀。
這就首先要在城鄉垃圾產生的源頭上加強管控,對垃圾進行嚴格分類。對于能回收利用的垃圾進行二次利用;對于需要銷毀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壓縮填埋。事實上如何處理垃圾在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把這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加以借鑒,從而將垃圾變廢為寶,或者將其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其次要加大環保宣傳,提高國民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垃圾圍村”固然有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的原因,但與村民長期以來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意傾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有關系。所以,解決鄉村垃圾遍布、隨意堆積的狀況,還應該從提高村民環保意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上多做文章,通過宣傳教育、評選美麗鄉村等手段,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教育村民,從而改變鄉村面貌,改善民居環境。
第三,通過政策補貼,提高資本進軍垃圾回收綜合利用產業的積極性。據了解,我國每年的農村垃圾總量為1.2億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2015年發布的《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狀況評估報告》顯示,若將城市轄區的農村部分算在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62.02%。也就是說,對垃圾回收綜合利用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發展該產業仍大有可為。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為生命吶喊”,與之相呼應,環保部確定我國今年主題為“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引發對鄉村環境質量的關注,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集體“吶喊”;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則需要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呵護美好的家園。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經濟報 2016-06-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