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參加侄子的婚禮,又回到了蕭瑟的鄉村。特別是在冬天回去,到處一片光禿禿的景象,加上刺骨的寒風,更加劇了這種凄涼的感覺。
走在大街上,少見幾個人影,顯得毫無生氣。
鄉村的沒落,在每個農村出身的人心里都是凄涼的,不忍心看到農村的逐漸衰敗,倒不是因為農村生活的有多好,相反,在農村是最苦最累的,光小時候干的農活,那種汗流浹背的場景,繁重的體力勞動,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
但是我們還是禁不住懷念那時候的鄉村,因為濃厚的人情和原始的風情。
現在過節回家,人還是那群人,卻早已沒有了那種溫馨的感覺,回家匆匆一趟,想的都是什么時候趕緊離開,農村,成了一個不忍面對的疤痕。
我常常想,這種感覺到底是對是錯?其實,沒有對錯之分,這種情結也許只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
情結太重,有時候反倒是一種包袱。就像我的父母一代,可能不會再走出農村了,而70后還穿梭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對于80后,90后,已經基本脫離農村,00后,可能對農村都不會有什么感情了。
城市化,是歷史趨勢,不可避免,農村的沒落,是歷史進步的結果。我們的農村情結,是一種宗族情結,宗族情結的特點是人情味濃厚,但是壞處是容易束縛人。
農村,生產力低下,需要互相幫襯,形成了龐大的宗族體。這里面人情關系復雜,長幼尊卑有別,有著很多的規矩。規矩多,其實是束縛人性的,讓人畏手畏腳。
進入城市,宗族關系瓦解,再也不需要叔叔大伯七大姑八大姨的幫襯,我們自己也能和陌生人合作的很好。要吃飯,有飯店,要出門,有出租,每項服務,都有專業的人士幫我們解決,商業社會的發達讓我們脫離了對親戚的依賴關系。
就像這次侄子的婚禮,還是完全延續了本地農村傳統的婚禮形式,基本上也都是親戚朋友幫忙。
但是要是在城市呢,會有專業的婚禮策劃團隊策劃,現場的所有安排也會有專業的團隊來服務,整個流程會非常規范,流暢,能加入更多的創意,而不會像農村那樣親戚朋友齊上陣,還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現在還好多了,會請專業的司儀,更早以前,是連司儀都沒有的,婚禮形式特別呆板。
其實,我們現在學習的倒是怎么跟自己獨處。因為我們都是新城市人,開始獨立的城市生活也不過幾年的時間。就像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長大了在學校生活,畢業之后才算真正獨立的在城市生活。
至于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運動,也不過才十幾年的時間,大多數人都是新城市人。城市生活是有別于農村的集體生活的,在城市中,關系變得簡單,同事關系和朋友關系取代了親戚關系成為主流。
從宗族關系中解放出來,開始完全的自我人格的探索,我覺得這就是進步。
其實,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營城市生活上,向更大的城市看,向國外看。在城市編織自己的圈子,經營自己的生意或者尋找上升通道,探索自己的城市生活。
城市圈子有什么特征?城市應該是更高的文明形式,知識程度更高,娛樂形式更多樣化,服務更完備,人群素質更高。
這個時代,其實是最好的時代。獨處使自我意識覺醒,逼迫每個人開始思考自我的人生價值,這也注定是一個迷茫和探索的時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農夫日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