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發展進入瓶頸期,但是農村經濟發展卻如火如荼,特別是國家對農村政策福利傾斜的大環境下,許多商界大佬似乎都“不務正業”起來,玩起了八竿子打不著的養豬種菜賣水果,跨界農業的商界大佬名單很長,如養豬的丁磊、種大米的劉強東、賣蘋果的潘石屹,還有馬云、雷軍、柳傳志等,都紛紛跨界進軍農業,一夜之間農業成了大佬們未來發展的藍海!
商界大佬攜資本、技術涉足農業,既不是閑得慌,也不是情懷,而是看中了互聯網+農業的大好前景。簡單來說,在“互聯網+”浪潮下,農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這些大佬不過是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不是誰投資發展農業都可以成功的,農業領域也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簡單,農業也不可能像工業一樣,研究一套程序,設置好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在農業上遭遇滑鐵盧的比比皆是!
農業領域看似簡單,可實際情況呢?可以說毫無規則可言!
這就是當今的農業種植的一種生存狀態!曾經大手筆雄心勃勃、揮師農業的富豪們,如今怎一個慘字了得?
當國家優惠政策越來越多時,當投資農業流轉土地成為種地大戶成為一種趨勢時,又是什么原因讓曾經各個戰線上風光無限的富豪企業家們落的個如此下場,我們不僅要問,大規模的承包流轉土地是否有規律可循?
我想之所以他們會遭遇滑鐵盧,和這幾個原因是分不開的,而且小編認為他們80%都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1、估計不足,憑借雄厚財力,想大賺一筆。他們只是想著,假如我1畝地一年純收入100元,那么當我擁有,1000畝,10000畝該掙多少錢,但是他們怎能知道,一粒種子從發芽、到長葉、再到掛果成熟,需要一個漫長改變過程,而中間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最終收益,而且更多的是很多人又是那么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春天的發芽還等不到秋天的結果,在夏天就把作物給砍了。
2、不懂技術,吃虧上當。這些大戶們真正懂農業技術的人并不多,他們之所以能進入這個行業就是因為有錢。所以在種地過程中必須依靠所謂的“農業專家”“農業技術員”,因為他們對這行并不懂,很難請到真正意義上的農業專家,他們請的大多數人都是憑借走關系,攀感情的所謂“農技專家”他們的用人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失敗,他們的技術令人很難放心,在種子、肥料、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是憑借經驗去管理,結果可想而知,而這些那些大老板是不會明白的!
3、為了減少投資,過度依賴機械化,其實他們不知道并不是所有農業管理都可以機械化的,有些東西機械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把問題復雜化了!他們把農業生產想像成工業化生產產品一樣,因為只要設置好程序,就可以生產產品等著賺大錢了,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可以說農業是毫無規則可言!看似簡單的農業,實際上卻最復雜!
4、不懂市場行情,不去收集市場信息。市場經濟是不穩定的,經濟作物的市場價格就更不穩了,變動幅度大,什么“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新詞匯的層出不窮,反應了市場價位極度不穩,就拿今年大蒜來說,目前收購價格不到1.5元一斤,有的地方更低,1畝按3000斤產量算,他的成本每斤要賣2元以上才能保本,而去年同一時期的價位是每斤3~4元。今年土豆也是如此,現在收購價每斤都在0.6~0.8左右,后期還會降根據行情,而去年同一時期的價位是每斤1.0—1.3元。因為沒有信息的收集,又不甘心去種植糧食作物,總是以賭博的形式去選擇種植的作物,到頭來結果可想而知!
響應國家政策,投資發展農業這本是應該支持的,但是盲目的進入就不好了。隨著越來越優惠的國家政策,更多的人會前赴后繼的進來,并且會在未來的幾年內重新洗牌。那些進入農業行業,只是為賺錢,為了套取國家錢財補貼的人,終將被徹底淘汰。
國家的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那么,當上述的這些人被淘汰出局后,誰會真正的接手呢?
小編認為是那些真正的為了農業發展,真正熱愛農業的人。當未來幾年洗牌過后,真正接管土地的一定是我們的農資經銷商、農資零售商、各條線上的農資服務人員。未來的農業一定會出現專業的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專業的生產資料租賃公司、專業的農業生產管理公司、專業的農產品銷售公司,甚至會出現專業的市場分析技術公司。所以,我們現在重要任務還是在于農業技術知識的掌握,并且在這個行業內堅持下來,我們才有機會。因為這些人,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懂銷售!雖然缺乏的是資金,但是他們有無法比擬的學習精神、敏捷的市場洞察能力,超強的協調能力。再加上互聯網+的推進布局,相信未來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將大有可為!
現在的中國缺少的不是農業科學技術,真正缺少的是傳播這些先進技術的基層農化服務人員!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是大勢所趨,也是農業發展的未來,我們只有順應潮流,看清形勢,做好準備,才能在這場土地軍備競賽中占有有利位置!
新農人,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齊魯苗木 2017-05-2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