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國新辦就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 作者:胡凱紅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30 錄入:吳玲香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9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副主任吳宏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葉貞琴介紹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并答記者問。

主持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胡凱紅

出席嘉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葉貞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副主任吳宏耀

時間:2017年09月29日

地點: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長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農業、農村工作發展這些年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今天我們很高興的請來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先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先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先生。下面就先請韓部長作介紹。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各位多年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金秋時節是收獲的時節,很高興在這個時候和大家就農業做一個交流。黨的十八大召開五年來,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指引,農業農村發展也是如此。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三農”思想。各級農業部門學習貫徹總書記“三農”思想,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好形勢概括起來有“六個新”,就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

第一,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連續4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我們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擺在首位,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調動地方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推動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2013年首次突破1.2萬億斤大關,已連續4年站穩這個臺階。今年也會保持在1.2萬億斤水平。我們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1/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五年來,不僅糧食連年豐收,其他重要農產品也供應充足。肉蛋菜果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農業大發展,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新局面,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現在生產結構更順了,根據市場,減玉米、增大豆,籽粒玉米近兩年累計調減了種植面積近5000萬畝,大豆面積增加了1600多萬畝。同時,畜牧業規模化率達到56%,漁業減量提質增效取得了明顯進展。產業結構更優了,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2016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的產值之比達到了2.2:1,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22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5700億,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區域結構更合理了,糧棉油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生豬養殖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養豬大縣和奶牛大縣的產量分別占到全國的80%和60%。

第三,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新步伐,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了65%,小麥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玉米、水稻的機械化水平超過75%,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已由千百年來以人力畜力為主轉到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科技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發展已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進入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新階段。良種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畜禽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例也在逐年提升。規模化水平明顯提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目前已經超過290萬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40%。設施化水平明顯提高,建成5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2%,設施農業超過5500萬畝,這表明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觀。

第四,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四梁八柱”基本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38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其中18次涉及農村改革議題,審議了24項涉農的改革方案,印發了土地“三權分置”、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墾改革等重要文件,可以說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了。特別是三權分置辦法,是中央作出的充滿政治智慧的制度性安排,順應了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愿望,理順了“變”與“不變”關系,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又一重大制度創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完善農村生產關系的重大舉措,目的是為了明晰產權歸屬、盤活集體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是農村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目前全國已完成確權面積10.5億畝,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78%。

第五,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初步得到遏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推行綠色生產模式,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污治理、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農膜回收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農業資源利用的強度降下來了,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退耕還林還草424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擴大到1200萬畝,農業生產力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匹配性增強。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了,全國農藥施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長,糧菜果茶等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超過5億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均達到60%以上。農業正在變綠,農村正在變美。

第六,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習近平總書記講,檢驗農村工作的重要標準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這些年,農民收入增長較快。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2萬元,這四年年均實際增長8%,累計增長47.4%,平均每年增加近千元。今年上半年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增長了7.4%,全年有望突破1.3萬元。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民收入增速連年跑贏城鎮居民,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72:1,比2012年下降了0.16。農村恩格爾系數從2012年的37.5%下降到2016年的32.2%,下降了5.3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更快,年均增長超過10%,持續高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年均減少貧困人口超過1300萬。 

回顧過去,成績喜人;展望往來,信心堅定。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真抓實干,開拓創新,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胡凱紅]

謝謝韓部長的介紹,下面請中央農辦的韓主任介紹。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三農”工作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連續五年每年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出臺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持續發出重農強農的政策信號。在全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發展經受了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

剛才,韓長賦部長用“六個新”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作了全面的概括。農業農村發展能夠保持持續向好的勢頭,取得新的成就,關鍵在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據公開報道初步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23次深入全國各地農村考察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群眾的呼聲,共謀農業農村發展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懷有深厚的感情,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我們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三農”工作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堅持做好農村改革的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黨中央高度重視從全局上協調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都對深化農村改革作了部署,中央深改小組審議了一系列農村改革文件。特別是制定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確立了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圍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這條主線,實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開展農村土地“三項改革”試點,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辦證,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強化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制度保障。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關鍵,不斷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新疆棉花、東北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成效非常明顯,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還完善了農業補貼制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創新農村信貸和保險機制,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推進農墾改革等。  我們堅持底線思維,明確了“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四條底線,確保了改革有序推進,蹄疾步穩。一系列農村改革舉措的落地,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第二,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在國家財政收支形勢趨緊的背景下,我們堅持把“三農”作為公共財政的支出重點,優先保障“三農”投入穩定增長。2013年到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事物支出預計將會達到82839億元。推動新增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水平。我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農村的安全用水、公路、電網、危房改造和信息化等工程建設大規模實施,以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速,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水平,以及農村低保、基本養老、特困人員供養保障水平得到提高,農村文化、體育事業進一步繁榮。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來說,各級財政人均補助水平今年達到450元,比2012年增長了近1倍,2012年只有240元。  

截至今年8月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過5億人,這里面有4.88億人為農村居民,60周歲以上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5億人,我們堅持把增加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作為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著力構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民收入增速連續五年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2012年是2.88:1,到去年已經降到了2.72:1。我們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去年年底有5564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了4.5%。我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對常住人口全覆蓋。2012年至2016年全國有6000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我們注重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大力培育農村電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隨著城鄉統籌不斷深化,農業農村開始有了吸引力,現在下鄉返鄉創業就業人員開始增加。農民工正在由原來的“孔雀東南飛”,現在向“春暖燕歸巢”轉變,農業農村正在成為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第三,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取向。我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我們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上,我們嚴守耕地紅線,提出要向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現在全國已經劃定落實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已經達到15.5億畝,我們改進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扎緊了耕地保護的籬笆,我們把山水林田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大幅度提升生態保護的等級,推進耕地、草原、河湖的休養生息。實行耕地休耕輪作制度試點,擴大退耕還林還草范圍。2014年到2016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到3010萬畝,今年又新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230萬畝。我們全面保護天然林集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突出問題。  

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改革創新,鞏固好形勢,邁開新步伐,譜寫新篇章,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我就跟各位朋友介紹這些,謝謝。

[胡凱紅]

謝謝韓主任,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近幾年,社會各界非常關注下鄉返鄉創業,還有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情況,請問韓主任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另外在政策支持方面會有哪些的舉措和措施。

[韓俊]

剛才,韓部長和我在介紹當中都提到了這方面的情況。我想大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最近這些年,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民工、企業主,甚至包括一些大學生下鄉返鄉創業形成新的熱潮。現在這個勢頭剛開始,我們認為這種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和下鄉返鄉創業經過引導培育,可以形成燎原之勢,有希望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生力量,有希望像當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一樣,形成新的“異軍突起”,成為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這些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城鄉居民有需求。過去大家對農業的需求就是吃飽,現在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還要吃的安全、放心,不但吃的放心,還要游的開心。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改善,對農業農村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第二,農村有優勢。農村的優勢在哪里?現在很多村莊環境非常優美,沒有PM2.5,生態非常良好,綠水青山,農村生態優勢越來越明顯。很多村莊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有獨特的建筑、獨特的民俗、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可以說鄉村的文化魅力是非常突出。現在農村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價值正在顯化提升。第三,發展有條件。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包括創業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大家可以感受到現在農村的交通越來越方便,通達性越來越好。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農村越來越普及,現在城鄉之間的距離顯著縮短。物流配送體系也開始迅速進入農村。這些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農村發展不僅需要有綠水青山,作為我們的底色資本。既要有綠水青山,又要有人才青年,所以我們鼓勵農民工、企業主、大學生等各個方面人士到農村創業,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這個問題也做了全面部署,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一些需要落實的政策。尤其是在用地、金融和培訓等方面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在用地方面,明確要求完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機制。也就是說,新增建設用地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各地通過建立返鄉創業園、企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這些途徑支持創新創業,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總之,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拿出當年抓鄉鎮企業那鼓勁頭,抓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抓返鄉下鄉創業,一定能夠形成一次新的“異軍突起”,我們把這個稱為“中國鄉鎮企業2.0版”。謝謝。

[韓長賦]

我補充一個數據。到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士到農村創業已經超過了700萬人,我們歡迎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也歡迎城里人到農村和農民一起創業增收。

[中央電視臺記者]

今年已經是2017年了,距離2020年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不少農民其實現在還并不富裕,增收在前幾年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現在面臨了很大的難度。請問,接下來將采取哪些具體有效的措施,來幫助這些農民盡快的增收致富,讓他們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謝謝。

[韓長賦]

近兩年,由于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影響,農產品價格增長不多,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不多;農民打工收入也在增長,但是增幅有所減慢。怎么使農民收入增長有后勁,確實是一個問題。你講到很快就要到2020年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所以,我們還要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任務,抓住不放。  我想,保持農民增收好勢頭有幾點:第一,要穩定家庭經營收入的基本面。具體來說,一是抓提質增效,要把優質、綠色、生態、安全的農產品生產擺在突出位置,要培育農產品品牌,使好產品再賣出好價錢。二是節本增效。節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結合農業綠色發展,大力推廣節水節藥節肥節電節油技術,降低農業生產資料、人工、流通等成本。三是規模增效。要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來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拓寬農業增收新渠道,把農業多功能價值發掘出來,包括培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還有農民工返鄉創業,剛才韓俊主任已經比較詳細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三,賦予農民的更多財產權利。現在農村里還有很多資產處在沉睡的狀態,還沒有轉化為農民的收入。我們要落實中央部署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措施,擴大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把這些資產確權量化到戶、到人,盤活農村資產,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第四,要推進特色產業精準扶貧。促進貧困農民增收更為關鍵。貧困地區雖然生產設施條件差一些,但是有山青水美污染少的優勢。所以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比如說蔬菜、瓜果、茶葉、桑蠶、食用菌、中草藥等等,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來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通過這些措施,我們還是有信心、有辦法能夠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我們的目標還是“兩個高于”,就是讓農民收入的增幅高于GDP、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謝謝。

[路透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今年環保新規實施以來,很多省劃定禁養區,上半年大概有20萬農場被關停,請問目前實際減少的豬有多少頭?今年年底環保行動結束后,預計生豬的存欄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第二,關于乙醇的政策。本月中國宣布計劃2020年全國范圍內基本實現燃料乙醇汽油全覆蓋。請問,中國要實現這個目標的話,預計需要消化多少玉米?中國是否將有足夠的玉米,或者如有很多人預測,需要進口玉米和進口原料乙醇。謝謝。

[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

處理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很重要。農業部在這方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主要在四個方面做文章,目的是處理好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第一個是“禁”,在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地區,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園區等,劃定禁養區。國家有明確的政策,農業部和有關部門也出臺了技術指南。第二個是“限”。對南方一些水網密集、養殖量比較大的地區,承載力不夠的地方禁限養。第三個是“轉”。把生豬養殖向環境承載容量較大的地區轉移,如到東北地區,那里有玉米,土地也比較多。第四個是“治”。采取生態養殖、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治理畜禽糞便、治理環境污染。通過這四個方面能夠處理好生產發展、保障供應、環境保護、生態友好的關系。目前來看,東北容量環境比較大的地區,接納了南方水網地區不少的生豬養殖。我想這個可能是一個趨勢。同時,我們要提醒在禁養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一禁了之,必須科學劃定,嚴格控制禁養范圍,維護好農民利益。總而言之,我們通過“禁、限、轉、治”四個方面處理好生豬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韓長賦]

我補充兩個數字。第一個數據,就是現在豬的飼養量。存欄量應該說有一點減少,但是總體還是穩定的,存欄量和出欄量加在一起,全年大概在12億頭左右。第二個數據,就是現在生豬的規模化養殖,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已經占到接近一半左右。這有什么好處呢?一是控制疫病方便,二是治理糞物也方便。

[韓俊]

剛才你講到用玉米來加工燃料乙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前不久,我國15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這方面的規劃,提出要把燃料乙醇產能再增加800萬噸。現在用糧食生產燃料乙醇只有260~270萬噸,也就是說,這個規劃如果實施到位的話,產能將會達到1000萬噸。這是一個什么概念?每3噸糧食可以加工1噸燃料乙醇,如果全部用玉米進行加工生產,1000萬噸的產能就要用3000萬噸玉米,即600億斤。提出這個規劃,一個重要考慮是玉米過去連年豐收,積累了全世界最龐大的庫存。玉米儲存期比較短,庫里的糧食要找到出路。現在是多渠道積極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以現在庫存糧食總量來說,現在擴大燃料乙醇產能短期內不會對糧食供求造成大的影響。通過消化庫存,將使得玉米能夠在三五年之內逐步恢復到供求基本平衡狀態。現在我們也不是只用糧食來加工燃料乙醇,大家可以看一下15個部門發的規劃,是要采取多種方式發展燃料乙醇。除了直接用玉米來加工燃料乙醇以外,還積極用作物秸稈等原料來加工燃料乙醇。  從我國國情來說,發展燃料乙醇,政策導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不能與糧食爭地,不與人爭糧。中國人多地少,首先要保證吃飯問題,這是我們一個基本方針。你講到中國發展燃料乙醇會不會從國外進口玉米,很多人都跟我提這個問題。剛才實際上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發展燃料乙醇擴大產能,首先是為了消耗庫存玉米。我想,從我國的國情來說,通過大量進口國外玉米來發展燃料乙醇這個產業,不大符合實際。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人民網記者提問]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臺上兩位領導也作了介紹,目前進展如何,能否再進一步做一些介紹。謝謝。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

剛才韓長賦部長、韓俊主任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有介紹。我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業供給更好契合需求變化,更好滿足消費需求,使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近兩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調”和“三個激活”上。一是農業生產結構不斷調優。優質特色成為農業發展的導向。過去我們以產量論英雄,現在大家靠優質特色來打品牌、闖市場、促增收。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三區”建設全面啟動。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創業園等“三園”創建深入展開。全國優質專用、特色農業發展迅速。畜禽養殖布局加快調整,這方面剛才韓部長也作了介紹,漁業產能不斷優化,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二是農業發展方式持續調綠。綠色生態成為農業發展共識,剛才韓部長和韓主任作了介紹,我這里不展開了。三是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調新。特別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最突出的亮點。總體看,田園的價值、農村的價值,包括生態價值、文化價值,還有休閑旅游、觀光體驗、養生康養等功能和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農村正在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從統計數字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第一產業這幾年都持續高位運行,高于二產、三產的增幅。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些地方提出,農村要讓城市更向往。我們認為,以后會有更多的農村讓城市更向往。

農村改革方面,主要是“三個激活”:一是激活市場。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等成效好于預期,初步建立了農產品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激活了全產業鏈市場主體,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進口玉米價格現在和國產玉米價格基本保持一致,各方面的市場主體積極踴躍參與玉米收購。從去年玉米收購形勢來看,改革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二是激活要素方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三項改革”試點全面展開。通過改革,農村資源開始盤活,農村要素開始流動,農村潛力正在逐漸地發揮出來。  三是激活主體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有序推進。與此同時,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小農生產、扶持小農生產,通過加強聯合與合作,強化服務和利益聯結,正在逐步將小農生產納入農業現代化軌道。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關心的是種業問題。現代種業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顯著標志,近年來,國家對發展種業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請具體介紹一下中國種業的發展情況?謝謝。

[韓長賦]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我們很多農產品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所以我們必須得有自己的種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

近些年來,在種業方面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兩個輪子”一起轉,兩手發力推進種業發展,有了明顯的變化。概括起來有四個顯著變化:一是種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2016年申請的種業知識產權新品種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我再說一個概念,現在一些機收玉米、節水小麥、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上實現了突破。還有一個概念,就是現在我國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到了95%,水稻、小麥都是我們自主選育品種,蔬菜品種大家都關注,全口徑統計的蔬菜品種,“洋種子”份額已經由五年前的20%降到了13%,當然單個品種可能市場份額會高一些。

二是企業發展實力明顯增強。大家都知道,過去搞育種研究的主要是科研單位、大學,現在主要是企業,這是我們通過政策扶持企業來搞研發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支持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前五十強種子企業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銷售額的7.4%。這五十家企業的新品種申請權比五年前增長了1.2倍。現在企業數量減少了,但是個頭上去了,開始做大做強了。2016年我們國家種子企業的數量比五年前減少了一半,凈資產一億元以上增加了2倍多,種業小、散、亂狀態在明顯的改善。

三是種子生產和用種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過去都是育種很分散,農民都搞自留種,現在是搞種子育種基地,哪個地方有優勢就在哪兒搞。國家層面我們已經建立了甘肅、四川、海南這三大基地。同時,建設了53個制種大縣為骨干、49個區域性基地為補充的種業基地,這都是“國家隊”。現在雜交水稻和玉米基地規模已經占到全國的70%、80%,種子質量是有保證的。

四是依法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前不久國家修訂了《種子法》,還修訂了九個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現在種子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們開展了打假護權行動,推行委托代理經營,建立種業大數據平臺,覆蓋所有的種子企業和種子門店,實現了種子監管可追溯。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的目標,突出綠色、優質、節本的方向,突出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讓我們民族種業能夠強起來。我想,這還有一個過程,但是為期不遠。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試點已經進行兩年多的時間,請問這項改革的試點進展如何?在改革中如何保障農民的權益?謝謝。

[韓俊]

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我們把這三項改革稱之為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這個改革任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具體由國土資源部牽頭,中央農辦、農業部參加。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是2014年12月份正式頒布的,到2015年6月份確定方案,在全國33個縣開展“三項改革”試點。兩年多過去了,中間也作了一些調整,比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一開始是15個縣,征地制度改革只有3個縣,現在這兩項改革已經拓展到所有的33個縣,宅基地制度改革還是限定在15個縣。因為中間作了調整,有的縣擴大改革內容以后,又重新制定了方案。這三項改革原計劃到今年年底結束,現在調整到2018年底。從兩年多的改革試點來看,最主要的就是取得了一批制度性成果,改革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征地制度改革可以說已經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可以說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和完善的規則體系,這方面改革成效非常顯著。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家非常關注,也很敏感,這方面也有非常明顯的進展,在保護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比如浙江德清縣,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第一錘就是在這兒敲的,第一宗土地在這里正式進入市場交易,我專門去了那個村,到那個點看。去年調研時,德清縣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已經有49宗將近400畝,成交額1.04億元,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獲得收益8755萬。德清的同志告訴我,現在全縣范圍內12個鄉鎮150個行政村可以入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還有1180多宗,累計超過1萬畝。這1萬畝如果都上市交易的話,可以賣多少錢呢?大約26個億,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大概有20億元以上的收入。這個改革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這1萬畝土地入市,為當地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為很多人下鄉返鄉創業提供了土地支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目標就是要實現同地同權同價,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從德清的例子可以看出來,這個改革釋放出了巨大的紅利。

再比如說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也非常明顯。比如江西的余江縣,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效。這個縣一戶多宅的占到將近40%,法律規定是“一戶一宅”,這個縣農村的宅基地有9.24萬宗,但是空閑的農房有2.3萬宗。這些空閑的農房怎么盤活?短短兩年時間,全縣退出的宅基地就達到了2.8萬宗。釋放了多少宅基地?3800畝。這3800畝的宅基地可以滿足未來10到15年全縣農民建房的需要。退出的這2.8萬宗宅基地大部分都是屬于不合法、不合規的、一戶多宅的,81%的面積無償退出。大家想,這在農村的工作難度是很大的,他們最重要的經驗是發揮了村民自治、村民理事會的作用,通過創新農村社會治理解決農村宅基地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

征地制度改革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征地范圍太寬,補償標準偏低,征地程序不夠規范。在改革試點中也在摸索這方面的經驗,為修改有關法律提供支撐。農村土地“三項改革”一開始就提出來,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邊修法。現在我們是邊總結、邊推廣。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經驗,現在已經推廣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認真總結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經驗,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在防止外來資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實宅基地的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益。現在北京、武漢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改革探索。中央農辦將配合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把試點工作做好,最大限度釋放這項改革的制度紅利。謝謝。

[胡凱紅]

時間關系,再提最后兩個問題。

[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欄目記者]

這些年來,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尤其是讓中國的孩子、嬰幼兒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國產奶粉,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所以請韓部長介紹一下,這些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產奶業振興的一些舉措和進展。謝謝。

[韓長賦]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我也回答過多次了,這個問題是大家關心的。吃得安全是人民群眾的期盼,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基本的民生,所以農業部門有責任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搞上去。應該說,近年來這些方面變化很大,我們這五年連續的抽樣檢測,農產品的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總體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都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是97.6%。當然還存在問題,一方面,因為還是大量的小生產,規模比重還不夠高,風險隱患比較多。另一方面,我們的執法還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力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一個是要“產出來”,一個是要“管出來”。從監管角度講,有三個變化還是很明顯的。

第一,標準更健全了。這些年修訂了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6000多項,農業行業標準5000多項,基本有標可依了,有了標準才可以更好管,才能夠更好的執法。另外,我們的新型經營主體可以更好的按標生產,有了規模化,就比較容易做到標準化。

第二,監管更有力了。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強了食品安全管理,現在自上而下,包括到鄉鎮都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全國有15萬人在做這個事,基本上村里有人看、鎮上有人檢、縣上也有人管,應該說執法監管已經由過去季節性的、運動式的專項整治轉變為常態化、專業化的市場監管。

第三,責任更明確了。強化了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和生產者的主體責任,這是很明確的。同時,我們在搞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創建縣要保證質量安全。

[韓長賦]

說到奶業,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概念。我們的奶業包括奶粉,應該說質量安全水平五年前比八年前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幾個品牌得到了歐盟認證,有的產品已經進入香港市場。從工作上來說,一個是推進奶業養殖規模化,現在飼養規模100頭以上的已經占到了54%,大的有幾千頭飼養的牧場。二是擠奶的機械化,現在的規模農場,都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過程,尤其制奶粉的鮮奶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三是奶業的生產標準、監管標準、產品標準都很健全。奶業一個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產業,是一個很長、很完整的產業鏈,所以監管問題也在加強。總之,我們現在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有信心振興中國的民族奶業,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喝上優質的、安全的、中國自己的奶粉。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請問韓部長,2013年中央文件提出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您剛才又提到全國完成了確權面積比例占78%,在這幾年過程中,確權工作取得了哪些經驗,又面臨哪些困難,這剩下22%又將怎樣推進?第二,請問韓主任,從昨天開始安徽、湖北、四川啟動了2017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通過中晚秈稻、粳稻每一百斤比2016年分別降低了2元、5元。而此前小麥的最低收購價與2016年持平,早秈稻降低了3元,那么,小麥價格持平和稻米價格下降是出于什么考慮?未來是不是會繼續執行改革?

[韓長賦]

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農村的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我前面講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什么基礎性工作呢?是農村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是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我們實行土地“三權分置”的基礎性工作。首先,地是集體的,所有制不能變,同時又是家庭承包的,承包權也不能變,那就要把承包權落實到地,搞清楚究竟是多少,然后是誰承包的。包括我們這次把土地的地籍、地力,有條件的地方也在把它搞清楚。這項基礎性工作搞好了以后,對于進一步完善改革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應該說是有重大意義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農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中央下發了文件,提出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就是到2018年,當然是基本完成。有些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個別大一些的地區可以往后推一推。現在已經有五個省基本完成了,全國已經完成78%了。雖然叫“試點”,叫“不斷地擴大試點”,主要是為了做得細致、深入、慎重、穩妥,但是基本所有的縣,有條件的農業縣都已經開展了。要說經驗,經驗很多,但是我以為最重要的經驗可能是兩條:一是領導重視。現在各級黨委政府,包括市縣的黨委政府重視這件事情,按照中央的政策來組織落實、組織實施,然后支持提供工作條件,特別是領導深入基層調研,去了解情況、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這可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驗。我以為搞的好的地方,這一條是共同的。

二是依靠群眾。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中央給農民辦的一個大好事,是給農民的一個“定心丸”,所以農民的事一定要依靠農民辦,讓農民有積極性,現在農民很有積極性,你給他發一個證,證拿在手里,這塊地長期承包,就不變了,他心里有底了,他也放心流轉了。那么,新的經營主體流轉到這個土地他也心里踏實。但是客觀來說,因為土地承包已經從1978年算下來,快接近40年了,也會有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甚至也不排除有的村組有一些矛盾,有一些群眾之間的不同訴求,地多和地少的肯定訴求不一樣。但是,要依靠群眾來解決,所以各地從本地的、本縣、本鄉、本村的實際出發依靠群眾,來開展土地承包工作。我們的基層有創造,群眾有覺悟,各級干部也有智慧,這項工作做得還是比較穩妥的。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多農民、這么多耕地,沒有出現大的矛盾和社會不穩定的情況。我想,這兩點非常重要,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經驗。按照中央的部署,今明兩年是比較關鍵的兩年,我們要組織實施好這項工作,關鍵是落實好中央的政策。我們相信,這項基礎性的、帶有歷史性的工作,一定會做好,一定會為今后的農村改革特別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謝謝。

[胡凱紅]

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四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2017-9-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色婷婷亚洲五月之色五月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网址 |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