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墻,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中的這幾句歌詞,不由得讓人想起當前國內正如火如荼地推行的新農村建設。而在東方園林景觀設計集團首席設計師、EDSA-東方總裁李建偉看來,如何理性看待我國的鄉村建設,在宏觀和微觀層面有哪些思路和措施可以讓鄉村變得“健康有活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長久發展,是當下亟需慎重思考的重大問題。
“最近在出差過程中,經常見到在一些大型農業生產區出現工業生產企業的身影,這些污染企業在讓鄉村變得貌似更加富裕的同時,也讓生態敏感區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飽受污染之苦。”從這個略帶沉痛和惋惜的開場白中,記者感受到李建偉對時下鄉村建設有頗多感觸和想法。
“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并沒有帶動鄉村的發展,反而導致城鄉差異日趨顯著。”他說,首先是鄉村人才被掏空。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到城市安家落戶,使得農村文化水平直線下降。其次,壯勞力都跑到城市里打工,農村成了老弱病殘、留守兒童的棲息地。并且部分農田也因為多種原因被閑置,無人問津。“毫無疑問,中國農業正在經歷一場歷史巨變,而我們的傳統農業正在這場歷史巨變中逐漸走向衰落。隨著未來幾十年,農業人口的大規模減少,我們將看到無數村莊的消失,古老的農業文明正經受著歷史上最為嚴峻的考驗!”
在李建偉看來,作為一名風景園林師,面對農業發展這個課題,的確有些“力不從心”。事實上,要保證農民的生活、生產和經濟發展,更多的是要解決政策問題、土地所有權問題和城鄉關系等等問題。農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讓農業文明得以傳承,同時作為一種景觀予以保護和利用。保護農業景觀,就要留住農民以及農民的生活方式,要讓農民過得比城里人好才行。“我們在規避相應弊端的同時,應根據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自然條件及國家體制等方面的因素,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鄉村建設發展的出路。”
農業是資源型行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自然環境。基于此,李建偉建議從國家宏觀層面設立農業生產保護區。在農業區要明令禁止化工、汽車等污染企業的進入。同時也要摸清楚哪些地方不適合農業生產。要將農業的細分與經濟結構、地域開發、景觀生態的優勢結合,才能做好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他說,在中國,大量無法進城的污染型企業都扎根在了農村。在農田中建設污染型工廠,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很多地方出現的農業與工業混搭的所謂“多種經營”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工業與農業的交叉污染已嚴重地危及了糧食安全,很多人對此并未給予足夠重視。此外,當前大熱的“都市農業”等模式也值得商榷,因為一方面城市的土壤和水體不適合農業種植,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所帶來的污染也不適合城市高密度人群的生存。
鄉村的建設離不開農業產業的復興與重組。目前鄉村旅游成為很多地方首選的“振興經濟”的策略。“原本是一件城鄉互動的好事,可惜,由于缺乏管理和引導,各地出現了不少去鄉村扔垃圾、糟蹋莊稼,以及把去鄉村體驗作為城里人高人一等的快感體驗。”李建偉指出,就鄉村旅游的形式而言,也多集中于簡單的休閑、住宿、餐飲等,而賞花、野營、科普等比較有深度的旅游項目,以及一些參與性的農耕活動則比較缺乏。“但是,上述所有措施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的生活問題。”他強調,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建立與城市發展同步、平等互利的城鄉關系是未來農村發展的方向,真正為農民的生存、發展而構建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體系還有待大家認真反思和積極改善。
文化的嚴重缺失,不僅存在于“千城一面”的城市,也同樣危及著廣大的鄉村。“中華文化的根基是在農村,那是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與自然相處所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而今天的農村已經沒有那種文化的厚重感,所以恢復鄉紳文化和祠堂結構,讓農村有家園感,人人都有歸屬感非常重要。”李建偉表示,村落的功能內容決定了村民的生活品質。過去的村落是相對單一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村落的規模和設施配套都會相應地得到重視和提升。“村落的規劃首先要對產業的未來有充分的認識。不知道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就做不好村落的規劃。只有研究清楚了產業的發展結構才會知道相應的社會結構,在此基礎上的村落規劃才是可行的。”
對于古村落的保護,李建偉認為,硬性地保護幾個村落也許有可能,但大量的村落是不可能靠國家花錢來保護的。因此,國家應設立專項資金,通過全國范圍普查劃定保護區,并建立專門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對于那些生態、人文歷史價值高的古村落,應在政策、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古村落保護條例的確立已經滯后了很多年,如果不實施嚴格的法律保護及有效的管理,可以預見幾十年后中國將再無古村。”他總結道。
作者簡介:李建偉,東方園林景觀設計集團首席設計師、EDSA-東方總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花卉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