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男女成婚一般要經過說親或走坡、相親、合八字、看屋、過禮、迎親成婚等環節。舉行婚禮當天,男方派人由押禮公、媒人、迎親姑、挑擔童組成的迎親隊伍,帶著彩禮,挑著送禮的公雞及其他禮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家在這天則設酒宴款待迎親客人,并請房族、姻親、送親客作陪;酒宴后,穿著打扮得一模一樣的“送嫁十姐妹”及親戚朋友,陪伴著新新娘,帶著陪嫁禮物,隨著男方迎親隊伍前往新郎家去。
婚禮當天,新郎家洞房里不鋪床,只擺一張桌子供新娘及送嫁姐妹聊天、吃飯,新郎新娘當晚不會面、不同房。第二天早上,新娘敬茶后即與同伴回娘家。到來年春社這天,新郎家就派人把新娘接來與新郎同房,此后就有一段長長的“走媳婦路”過程,直到有了小孩以后才在夫家住下來。
而如今,也有三日后把新娘接到新郎家同房的習俗。這一習俗有史料記載,清舉人林國喬技詞詠道:“洞房花燭不須排,婚事東鄉禮最乖;晚下進門清早去,明年春社我才來”。道光六年的《天河縣志》也記載:“女家三五十人送之,新婦以傘自覆,步行到婿家,過宿即歸,不與夫會合。此后過社日、插秧日、收禾日方住夫家。”
仫佬族
仫佬族有20735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也有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多數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東門、四把、黃金、龍岸、天河、小長安等地。少數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融水、融安等縣。在貴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凱里、黃平、都勻、福泉等縣。仫佬族中有羅、銀、吳、謝、潘、梁、周、韋、張、黃、呂、包、覃、盧等姓,其中以羅、銀、吳、謝、潘、梁等為大姓,人口最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