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農信息社如何落地生根?”“地方政府如何做好與互聯網企業的對接?”“信息進村入戶如何讓農民更有獲得感”……近日,在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縣農業局長班“局長議事堂”上,局長們紛紛建言,為讓更多鄉村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而熱烈討論。
政府引領,“渾水”中趟出路
“水淺,但很渾”,這是提到信息進村入戶時局長們常說的一句話。“一家一戶的農民需求非常復雜,不是農業部門一家能夠解決的。”遼寧省農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東解釋道。
“政府要以自身有限的資源為核心,先把大的農業資源整合起來,再把觸角往農村其他方面延伸,讓農民能在村里把事情辦好。”來自甘肅省甘谷縣農業局張衛成建議。湖南省道縣農業局局長何景新認為,通過行政資源的整合把人氣聚好,聚了人氣就是資源,這個資源就會被市場看中,看中之后就會有人來投入,這樣益農信息社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
福建省南安市農業局局長李孫逵認為,先有為才有“位”,必須要先主動干起來,干好了才能引起領導對農業部門重視。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農牧業局高級畜牧師陳杰補充道,領導重視是非常重要,但政府還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保證政策連續性,能對信息工作形成長久的支持。
政企社共建,促進信息進村入戶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政府主導下做到政企社共建。”作為第一批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浙江省遂昌縣委書記杜興林介紹了他們的經驗,“政府就做一些最基礎的工作,真正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注重社會各方的協同,讓更多資本投資農村。”遂昌益農信息社搭建起一個平臺,縣域各種金融業、保險公司、電力以及通訊等,既方便惠民,也拓展了自身業務。
而在遼寧,則選定了整體做入口和平臺的商業模式。據牟恩東介紹,遼寧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選擇運營主體,“我們有硬條件,第一必須有情懷,第二必須有實力,不能盯著政府兜里的錢。”
“運營商是以利益為主,倒過來可能會損害農民的利益。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引導和指導,提升規范,這樣才不會走偏。”安徽省長豐縣農委副主任董良東建議,后期市場化運營后,政府要擔負起監管、規范的職責。
讓信息社成為“親農民”的“小房子”
“上熱下冷,上面重視,但下面有些農民不接受。”黑龍江省尚志市農業局副局長孟憲忠反映。陳杰也認為,“應該加強培訓,讓農民對信息社有一種歸屬感,這樣信息進村入戶才更容易一些。”
不僅要農民接受,“更要給農民‘解渴’,否則信息社就是一座‘小房子’”。農業部市場司統計處的劉福江作為嘉賓參與了討論。他認為,信息進村入戶是一個平臺,但是要讓農民真正地接受信息社,就要聚焦農民需求,提供農民真正需要的信息。
陜西省洛川縣農業信息主任楊世峰很有同感,“農民可能更需要的就是幫助解決‘短期滯銷’‘長期滯銷’的問題。益農信息社真的要走下來,沒有市場效應不行。”
這也給下一步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楊繼軍認為,所有的平臺,進村入戶最核心的就是數據。下一步應做好信息源、大數據建設,通過規范化的數據管理,為農戶提供特色化、本地化的信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04-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