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勞動力結構問題:老齡化+女性化+知識水平低

[ 作者:土地論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吳玲香 ]

我國人多地少,小農經濟勞動生產力低下,農業勞動者收入遠遠低于工商業勞動者收入。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者紛紛外出打工和經商,從農村流入城市,從農業轉移到非農業,農村剩余勞動力銳減。

從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結構來看,棄農外出務工的人員中,男性所占比例較大。而且,由于外出打工和經商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知識文化水平,以至年輕有文化的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如此一來,農村剩余勞動力整體呈現出“老齡化”、“女性化”和“知識水平偏低”等問題。

性別比例失調,農業勞動力“女性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非農產業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而農村轉移出來的主要是男性勞動力和未婚的女青年。大部分已婚婦女挑起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梁”,承擔起翻地、播種、施肥、澆水、打農藥、收割等農業生產活動,我國農村家庭出現了“男工女耕”的分工模式。

2006年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13181萬人。其中,男勞動力8434萬人,占64%;女勞動力4747萬人,占36%。而在農業從業人員中,男性勞動力比重下降為46.8%,女性勞動力比重為53.2%,女性已經成為農業勞動力的主力軍。這一趨勢在近十年來只增不減。2014年,我國農民工總量近2.74億,其中男性占比68.8%。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已經成為一大“主流”。

“老齡化”趨勢嚴重,“未富先老”成問題

隨著20世紀末期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我國中、老齡勞動力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農業部門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大多是青壯年勞動力,這使得我國從農業部門勞動力的老齡化程度日益明顯。2010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中45歲及以上人口為47.1%,并且占比平均每年提高1.2%。目前,我國務農人口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然而,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低于老齡化速度,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未富先老”。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原因的是多方面的,比如農業勞動力向外轉移,家庭的內部分工,城鄉發展,還有社會因素等?!俺抢锶恕焙汀班l里人”兩個詞的出現本身就意味著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和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在多數人的認知里,“農民”是一種社會最底層的職業。因此農村的中青年人更希望其能夠脫離農村去城市發展,而農村老人則不愿意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長此以往,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不斷加劇。由于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大,部分老人無法繼續勞作,導致土地撂荒,而堅持下來的也因為身體受限而造成了種植結構單一,土地利用率不高,效益不佳的結果。

知識水平偏低,缺乏新型農民

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中接受過初級教育的占3.4%,接受過中等教育的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而在新型農民的培育過程中也發現,在農業勞動力中,農業科技人才缺乏,而且農業從業人員參與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熱情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農民觀念落后,部分青年片面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從業農民對于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度較低;三是政府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重視不夠,且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不健全。

此外,在對涉農專業大學生畢業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大多不愿意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生產辛苦、收入待遇較差、缺乏社會保障、沒前景、不體面等因素都在他們“不愿意”的原因之列。

“四步走”解決農業勞動力問題

伴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機械化和科學種田對農業的要求越來高,“老齡化”、“女性化”和“知識水平偏低”的農業勞動力現狀很難適應農業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如何改善這些問題呢?

首先轉變觀念、提升意識,加大對農業勞動力結構不平衡問題的重視。其次,完善土地流轉配套制度和政策,通過加快土地流轉,實施適當土地規模經營來解決留守農民老齡化、女性化和知識水平偏低所帶來的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甚至土地撂荒問題。再者,加強對務農人員的教育培訓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最后,改善農業生產現狀,吸引各方面人才從事農業經營活動,讓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投身到農業當中,實現“人的現代化”到“農業的現代化”的轉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土地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婷婷色五月另类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好吊操好吊妞在线观看妞 | 日本在线免费观看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