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貴州湄潭 “到湄潭當農民去”
貴州省湄潭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的近60%。在湄潭,隨處可見的一句廣告詞是:到湄潭當農民去。調查組也明顯地感受到了當地農民很高的幸福指數。湄潭的實踐告訴我們,現代農業搞好了,農村就是“香餑餑”。
調整優化結構,因地制宜打造優勢產業。湄潭氣候適宜生產綠茶,近年來,該縣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當地農民在政府引導和市場效益的激勵下,積極將坡地、林地、荒地等以前不好用的土地利用起來種茶。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到近60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65%,產值占全縣總產值39%。金花村支書馮艷青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金花村人均擁有茶園面積超過3畝,戶均超10畝,平均下來每戶家庭從茶園上可以收入4萬元左右,如果是做茶葉加工或者茶葉經銷的話,收入就會更高。
推進大眾創業,積極發展產業主體。湄潭在發展茶產業的過程中,充分重視茶業加工、經銷企業的作用,通過金融支持、技術服務、證件手續辦理服務等措施支持企業發展,既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也出臺專門措施積極支持農民自己創辦的家庭式小微型加工和經銷企業。這些小微企業,與農民和市場的聯系都十分緊密,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時,也充分支撐了當地茶青(鮮葉)收購的價格。很多農民通過創辦加工、經銷類型的小微企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草根的逆襲,大眾創業成為了將農民與市場連接起來的橋梁。
延伸產業鏈條,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通過發展農業致富,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并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核桃壩村積極打造茶旅一體化發展基地,整體申報了4A級景區,在春茶上市的這段時間,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在提升“湄潭翠芽”、“遵義紅”公共品牌知名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作用。產業的升級,有力增加了農民收入。2014年,湄潭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遠超貴州全省平均水平;部分產業鏈條延伸較好的村,比如核桃壩村、隨陽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14000元。
(農業部百鄉萬戶赴貴州調查組供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