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列重要部署。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在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以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重要抓手,進一步全面深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自由流動,真正實現城鄉“雙向奔赴”。
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南方+: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決定》給出的抓手是“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怎么統籌好這三個方面,從而形成合力?
魏后凱: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最關鍵、最核心的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實際上,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國各地包括廣東已經在推進了,廣東提出的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就是要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助于破解城區與縣域發展、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三個方面的不平衡。
接下來,廣東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應當在全省范圍內推進省域一體化,發揮省級和地市政府的作用,打造利益共享的新型幫扶共同體。
南方+: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自由流動是城鄉融合的重要前提。該如何打通要素流動壁壘,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魏后凱:要按照《決定》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城鄉綜合配套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土地管理、就業管理、社會保障“四項制度”,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兩大體系”。
具體來講,當前,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要把著力點放在城鄉人口遷移、資金流動和土地流轉等方面。要順應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趨勢,落實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政策,全方位打通農民進城的通道,加快推進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同時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引導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和養老;要盡快破解縣域資金外流與農民貸款難的矛盾,加大金融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城市資本下鄉,建立鄉村振興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要繼續深化“三塊地”改革,尤其要打通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宅基地退出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之間的通道,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為最終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奠定基礎。
因地制宜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南方+:在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方面,《決定》強調要“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您對此有何建議?
魏后凱:產業振興是縣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基礎。經驗表明,縣域經濟能否興旺發達,關鍵在于是否有堅實的產業支撐。
對于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首先,要立足縣域資源、生態和成本優勢,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現代優勢產業群,縣域城鄉產業的發展,要根據主體功能區的不同定位,實行差異化的產業發展導向。
第二,不同縣域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各異,要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最重要的一點,要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人產城全面融合,以產業的集聚來引導人口的集聚,以人口的集聚來推進城鎮化的建設。
第三,要城鄉一體雙向延伸產業鏈,構建縱橫向融合的城鄉一體化產業鏈條,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維功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智慧農業,推動農業與電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閑康養等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第四,要推動城市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城市國有經濟與農村集體經濟開展深度合作,鼓勵龍頭企業和下鄉資本扎根鄉村,與農民合作社、村集體、農民等形成利益共同體,構建一個多贏共享的長效機制。
南方+:產業振興,還離不開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積極培育,您認為,如何培育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魏后凱:鄉村產業的振興需要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要培育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可采取多方面的舉措。一是加強人才培養,不光是要提高農村居民的素質,更要引進和利用好符合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所用。二是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要加大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政策支持的力度,只要是看準了,又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在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都應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對一些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成功經驗,要及時總結,加大推廣,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激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活力
南方+: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稕Q定》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并作出多項重點部署。該如何推進?對廣東有何建議?
魏后凱:一是要多途徑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承包地的“三權分置”改革,搞活承包地的經營權,宅基地的“三權分置”改革也要進一步深化,重點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開辟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來源,盤活農村各種閑置的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已經通過并于明年5月開始施行,其中第六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出資設立或者參與設立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這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市場經濟主體提供了法律支撐。浙江很多強村公司,實際上就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的企業,通過這些企業,來開展經營,有利于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同時,還要加大村莊經營的力度,提升村莊的品牌價值,提高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二是要采取先富帶后富的方式,先發展起來的村,帶著經濟薄弱的村莊一起發展。當前,廣東有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比如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在對口幫扶中就有不少村莊之間結對共同發展,像廣州和清遠之間的“紅聯共建”,佛山和云浮的“村企共建、村村結對”等,有的采取黨建聯盟,有的組團發展,有的形成聯合體,等等,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模式來促進村莊聯合發展。(記者 黃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