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主題演講"火花"四濺,望城古鎮群讓世界目光"放電"
今天上午,國研智庫論壇2016·湘江論壇暨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峰會主題演講在望城正式拉開序幕。演講由長沙市委副書記徐宏源主持,6位嘉賓圍繞“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展開演講。
主題演講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 劉奇 做主旨發言)
開發湘江古鎮群其實也是一個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國城鎮化有過三次高潮,第一次在春秋戰國時代,第二次在宋代,第三次在今天。我國的三次城鎮化高潮帶來了城鎮的興旺發達,許多城鎮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如果加以活化,就是很好的旅游文化資源。望城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實踐,所以其旅游業越來越興旺發達。
古鎮的新動能就是活化歷史、開發旅游,這是當前古鎮發展的最好抓手。
鄉村旅游,應該是從城、鎮興起的時候就有了,但是形成一個產業,應該是一百多年前發源于意大利,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傳到日本、韓國和我國,如今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潮流。據統計,到2014年底,我國旅游人次是36億,鄉村旅游占12億;到2015年底,鄉村旅游人次已經增長到20億,一年增長了8億;有專家預測,到“十三五”末,可能要達到50到60億人次??梢娛袌鰸摿ο喈敶?,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鄉村旅游之所以發達,我認為有六大原因。一是人民群眾收入的提高;二是現代人休閑時間的增多;三是交通、通訊越來越方便;四是人們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改變;五是城市病的加劇。
中國農民經歷了三次創業,第一次是發展項目企業,第二次是進城務工,第三次就是開發鄉村旅游。第一次是離土不離鄉,第二次是既離土又離鄉,第三次既不離土又不離鄉,自己干事業,并且為子孫后代積累財富。所以這是一個極具可持續發展性的好事業。
鄉村旅游意義重大,一是激活了鄉村的閑置資源,比如人力資源、房屋資源、物質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資源等;二是促進農業創新轉型,變現為推動產業、生產方式、生產路徑、產品質量、產業功能的轉型;三是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內生動力,為了吸引游客,當地百姓會想方設法做好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旅游產業是一個大健康產業,能夠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謝璐 整理)
主題演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
我想談四個問題:
一是新常態。新常態下有一些新的變化,如新速度,原來由9.8%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新結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逐步正在上升,消費對GDP的貢獻不斷上升;新的模式,中國經濟正在由粗放型模式轉向集約型;新的動力,由原來依靠出口、消費、投資到現在的變革、改革、轉型、創新;新消費,由原來的滿足吃穿住行用,轉向現在的學、樂、建、安、美;新的制度環境,由原來的體制轉向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
二是新經濟。新經濟有一些新特征:新的主體,包括新型企業、創新型個人等;新的產品,如信息產業、智能制造業、文化創意產業、休閑農業等;新的業態,原來是商場后是超市,現在是電商、直銷等各種新的業態;新的要素,包括新技術(依賴互聯網技術)、新的資金來源;新人才,指高素質、國際視野人才;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共享理念、普惠理念;新的組織,推進組織的網絡化、扁平化;新的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新的治理,推進治理的現代化。
三是新動能。由原來依靠需求側轉向供給側,促進要素升級轉型、制度改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由原來依靠內需到外需,由原來依靠投資到促進消費,由原來靠政府投資轉向靠社會投資;推進制度改革、產權改革、土地資本、司法改革;推進減稅、減管制、減壟斷、減貨幣超發;推進轉型創新,推行新型城鎮化,培育創新主體,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市場、模式的創新。
四是新古鎮。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是“古”,要有原住民、原住房、原生產、原生活、原生態。其次是“新”,包括新地位,原來是自給自足,現在要有各自的特色;新品牌,從綠色低碳、人文方面塑造品牌;新主體,包括新型農民、新的文化素質、新的理念;新產業,比如農業,觀光農業、體驗、休閑農業等,要提高產業的附加值;新模式,要適應移動互聯網的需要;新空間,要優化空間布局、戰略空間布局、人口布局、產業布局,優化基礎設施、功能區;新政府,要打造有限、高效、廉潔、創新、服務型的政府。(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倩 整理)
主題演講
(財政部研究室巡視員 汪義達 作主題發言)
我想就新經濟、新動態、新古鎮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大力發展新經濟。新經濟不是特指新的領域,而是個開放包容的系統,特征是擴大、廣泛,注重互聯網+技術,涉及規模生產和合作,注重科技創新激發生產要素的潛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需大力發展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以創新驅動促進技術變革、組織管理、市場資源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新經濟的發展,要以互聯網和新技術革命為引領,以商業模式和體制創新為方式,以大力增加人力資源投入減少對物質生產的投入。要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激勵和保護力度。
二是引領經濟新常態需加快培育新動能。創新驅動發展支撐著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我國改革發展的爬坡關鍵環境,根本是更換“新引擎”。
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解決供給錯誤、要素扭曲等問題,提高資源配置效應,實現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政治層面要張弛有度,落后產能要淘汰,過剩產能要壓、高新技術要拉。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使人超越物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發揮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的巨大潛能,在人才培養上下工夫。
三是煥發古鎮新活力要大力發展、倡導新理念。望城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是雷鋒的故鄉,有巨大影響力。望城旅游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望城要深挖特色、培育亮點。
湘江古鎮群的發展要充分保障原汁原味,全面展示古鎮的湖湘文化。開發要高度負責,注重保護。要全面保護村落的真實性,維護古鎮原有特色,保持古鎮的自身的獨特性,使古鎮有鄉愁、留得住人心。要堅持傳承和弘揚,挖掘古鎮優秀文化元素。
湘江古鎮群建設要與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用好當地優勢,注重發展休閑、觀賞、趣味體驗農業等產業;推動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城鎮化,吸引居民回鄉投資。推動古鎮旅游業的發展還要與時俱進實現發展動力的轉變,迎合市場需要,加快道路、通信、住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游客留得住腳、留得住心,讓來過的再來,讓沒來過的想來。(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倩 整理)
主題演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常興華)
非常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么高大上會議廳參加論壇,沒想到在縣域里有這么高大上的會客廳,望城的實力可見一斑。對今天要探討“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也是反映了時代要求的主題論壇,我主要分享三個“新”。
新理念
理念是引領的東西,這兩年,國家發改委最忙的就是規劃部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對于這五大理念,各地各部門積極把理念落實在行動中,這幾年也有體現,比如創新發展,即培育新動能,用創新作為戰略實施的驅動;協調發展,其實是問題導向,從大格局要求一種協調;綠色發展,既要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以后生態環境的指標將更細,要求更高;開放發展,開放不僅是對外開放,國內外都要開放,近年來出現很多區域聯動發展的規劃,如湖南的長株潭一體化就是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有很大的反響;共享發展,不光把蛋糕做大,更要分享好。
新形勢
現在,各個層面都在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天會場上,報紙的頭版頭條就是“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分析和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非常重要。國家統計局在國新辦發布最新宏觀經濟數據: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增速與前兩個季度持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三個6.7,非常好的速度,也是符合預期的速度。
在如此重要的時期,經濟既不能過熱,也不能過冷,這是總要求。
三個6.7,看得出全國經濟形勢向好。如果今年向好,明年的重要任務就是穩住。要把近期和長期任務結合氣來,即穩增長。既要速度,也要把環境穩住。開始慢慢把增長速度轉到質量和效益上。
另外,結構處調整要深入,包括微觀經濟基礎的改造,對壟斷行業的改革,培養新的經濟動能等。
去產能是今年非常重要的問題,去產能對就業,帶來隱性的問題,但是列入去產能的行業,整個趨勢和效果都時不錯的,我覺得以后乃至一段時間內,去產能會繼續擴大。
實體經濟怎么發展?我覺得一個行業只要能達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政府應該加大支持?,F在整個社會,股市,房市,對資金量的需求都非常大,以后各項政策都要出臺,發揮政府的作用。
新旅游
對旅游的設計和發展,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多想法。我覺得旅游是一個永恒的東西,不是刻舟求劍,絕對要有新得東西加入進來。旅游的科技化和大眾化,將會是以后的發展趨勢。(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金慧 整理)
主題演講
(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 胥樹凡 作主題發言)
胥樹凡從環保的角度論述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問題,他認為:
首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不是將技術作為征服工具,而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工具??梢赃@樣理解,休閑農業和鄉村農業實現了對傳統文明的告別,是生態文明偉大的實踐活動;
其次,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嶄新的農業業態,和傳統農業的概念完全不同,其中體現了創新理念;
最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就是把社會、經濟、環境效益融為一體,把生態、生活和生產有機結合,形成各個產業要素新的共生體系。這些要素相互促進,同步發展,最終實現世界的和諧與繁榮發展。
與此同時,胥樹凡現場分享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三點看法:
其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
其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中涉及的生態、生產、生活要重視環境保護,要將這三點融為一體,從而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
其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注重生態和傳統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達到精神和內涵的統一。
胥樹凡認為,只有做到上述三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羅雅琴整理)
主題演講
(湖南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文智)
特別感謝大家,我今天演講的主題叫“傳承與弘揚”。
23年,我和湖南旅游一路走來,在張家界我們用創意擦亮了生長萬年的定海神針;我們叩開了沉寂千年的天門山;哈利路亞音樂廳詮釋了我們對山水的敬畏;后天的雕塑表達了我們對環境的尊重;我們用多種手法把張家界推向世界。
在鳳凰,我們把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的《邊城》搬上了舞臺,這是中國第一臺。在獨特的森林劇場,我們為您演繹了風情萬種的神秘湘西。
進入鳳凰15年,我們用歌聲中的鳳凰、鏡頭里的鳳凰、筆墨下的鳳凰等多種文化形式演繹了鳳凰,“奇性大抵風云起,天下聚鳳凰”,我們用特別的方式給鳳凰古城注入了新的生機,使之產生了新的活力。我們用文化的形式把文化的資源轉換成了文化的產品,我們用市場的手段推動了對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生態的保護,實現了現代版的鳳凰涅盤。
23年,在大湘西那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之上,我們嘗到了堅守的滋味,也感受了文化的力量。大江東去,無非是湘水余波。千百年來,湖湘文化源自白色去的湘江流淌,沿岸的古鎮展現了湘楚情懷。
我是長沙人,我是在湘江邊長大的,對湘江的古鎮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銅官、新康、靖港、喬口,這些小鎮已經成了我心靈的驛站。
今天我們移步長沙銅官窯。從隋唐開始,千年的窯火,古代絲綢之路讓它揚名海外。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就是——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今天,如何讓這些古老的文化嫁接到新時代,讓銅官成為一座藝術的小鎮,時尚的小鎮,風情的小鎮和產業的小鎮,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一份責任。
我們首先需要一絲不茍,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態度,用這種態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工匠藝人在這里展示自己的手藝,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精神。不急不躁,產品是修煉,也是修行,我們一定會用工匠精神來建設和改造有著工匠文化的古鎮。
從兵馬俑到莫高窟,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從少林寺到喬家大院,從湘西的蠟染,從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到鳳凰的邊城,事實證明古鎮促進了文化旅游。
從岳陽到黃鶴樓,我們今天的村莊不能唱著過去的歌謠,請謹記建設滿足現代旅游消費者需求的旅游產品,是發展現代旅游的根本。
拉斯維加和迪拜是在沙漠上建立起來的,華僑城是從海灘上長出來的,事實證明旅游目的地一定是建出來的。
從樂山大佛到龍門石窟,從景德鎮到銅官窯,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不能躺在前人的懷里過日子,對旅游產品、旅游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創意、有手法、有眼光、有情懷的,給后人留一點東西,讓他們去研究、去傳承、去保護、去培養。
旅游建設涵蓋了產品的建設、品牌的建設、市場的建設、團隊的建設和制度的建設,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學的規劃,優秀的人才,有責任的市場主體,要有勇于探索和敢于擔當的精神,讓創新的激情在千年的銅官飛揚,讓創意的激情在湘江河畔弘揚,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世界好手藝,工匠在銅官!(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金慧 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湖南客戶端10月2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