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構樹組培育苗基。本報記者劉久鋒攝
構樹
資料圖
“在重慶機場周邊,乃至通往城區的路兩側,越是鮮有人為干擾的崖壁、石縫、城鎮廢棄地,越多生長著高一二十米、樹冠闊大的野生構樹。”
記者此前完全沒有留意過構樹,聽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沈世華一講,有了初步印象。
沈世華介紹,構樹是桑科構屬落葉喬木,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為我國鄉土樹種和先鋒植物。自蔡倫利用其樹皮造紙以來,人類在紙業、飼料、中藥等方面已經有開發利用。
如今,沈世華團隊培育的多用途雜交構樹101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區、市)邊際土地上示范種植。同時,雜交構樹產業扶貧被國家列入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既能獲得粗蛋白木本飼料,解決農牧爭地的矛盾,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又能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
“面目全非”的雜交品種
我國是畜牧業大國,蛋白飼料存在很大缺口,2015年進口大豆8000多萬噸、苜蓿121萬噸。對此,沈世華首次提出“以樹代糧”設想,培育出木本高蛋白飼料品種——雜交構樹101。
沈世華介紹,他所在的團隊從“九五”期間便開始廣泛搜集種質資源,采用雜交選育和現代生物技術等手段,結合南方長得快、產量高,與北方抗性強的雜交優勢,同時通過太空誘變等,選育出了一批雜交構樹新品系。
“雜交構樹101從野生構樹衍變而來,卻是‘面目全非’。”沈世華介紹,首先是長得更快,栽種當年樹干能長3-5米。五六十天樹干就長到一米多高,離地面10厘米左右,連樹干帶葉子,開割第一茬。其次是產量高,在氣候土壤較好的地方,每年能收割3-5茬,每畝每年能生產鮮重10噸(是青貯玉米的1.5倍、苜蓿的3倍)的飼料,每噸飼料可節約20%-30%的糧食。再次是耐砍伐,一次種植可連續采收15年以上。“去年,在四川省攀枝花一塊以前種過玉米的次耕地,第一年種植就收了5茬11噸多。”沈世華對這個產量并不意外,他覺得雜交構樹101還有更大的潛力,“今年到目前已經割了6茬15噸,萌生能力極強,預計還可以再割一茬,大約還有2噸。”
最后,也是雜交構樹最具競爭力的特質——品質好。據說,用雜交構樹飼料喂養出來的“構樹豬”肉質口感好,脂肪含量低、鈣含量高、膽固醇低。這究竟是真是假呢?據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分析“粗蛋白:雜交構樹葉26.1%、苜蓿草粉17.2%;鈣:雜交構樹葉3.4毫克/千克、苜蓿草粉1.5毫克/千克;有機物質的消化率:雜交構樹90%、苜蓿草粉50%左右……”沈世華給出的這樣一組數據,為“構樹豬”正了名。
雖說雜交構樹101可在年極端低溫-25℃,年降雨300毫米,含鹽量8‰環境中原土種植。然而,由于受氣溫和海拔等因素影響,目前,雜交構樹101在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等等很多地方還不能推廣種植,這也成了沈世華的“心病”。好在,已經有了一些苗頭組合,并將持續進行品種選育。未來,在內蒙古、寧夏等畜牧業發達的地區,雜交構樹將貢獻更大的力量。
一家5口種8畝,當年脫貧
要想富多種樹。能夠作為豬、牛、羊、雞、鴨等畜禽優良飼料的雜交構樹,更是脫貧致富好選擇。截至今年6月,全國開展試點扶貧工程的10個省(區市)33個縣,已種植雜交構樹11萬多畝,惠及2萬多貧困人口。
2015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仁和區平地鎮平地村農戶陳廷富種了8畝(5000株)雜交構樹,供養殖的2頭牛、7只羊、6頭肉豬、2頭母豬和45羽雞食用,按當年市場價共計產值6.295萬元。雜交構樹可青儲替代豬飼料多達30%、牛羊飼草多達50%、降低飼料成本20%左右。因此,除去玉米等其他飼料成本,陳廷富一家5口人當年脫貧。
雜交構樹因其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耐沙化等品種特性,讓扶貧有抓手、生態可持續。貴州省扶貧辦把雜交構樹“林-料-畜”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精準扶貧工程推廣,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全省種植200萬畝,黔西南州結合石漠化治理,首批退耕還林就計劃種植15萬畝,發展山地生態農牧業,培植新型綠色循環產業,使企業獲利、農民致富、地方財政增收,真正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最后,沈世華告訴記者,因為雜交構樹是連樹干帶葉子一起做飼料,因此,產業化不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普通割草機的繩子換成刀片就可以使山區坡地實現機械化收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11月14日06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