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三農”工作的主線,這是文件最大的亮點,也是文件的主題,更是今后一段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發展方向。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是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重構優化的過程,也是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要經歷較大的陣痛,付出一些代價,但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這三條底線。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沒有,是檢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給體系是否優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農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實惠。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通過改革創新,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改造和提升農業傳統動能,培育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動力。
從根本上來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是基本路徑。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大了科技創新的工作部署,專列一章,體現了創新驅動發展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極端重要性。
2017年,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的落實,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著力推動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部署,形成創新引領。二是推動“星創天地”建設,培育農村創新創業主體。三是布局“兩區一中心”,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四是加強縣域科技創新工作,夯實農業科技創新基礎。五是合力推動科技扶貧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由此可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涵蓋范圍廣、觸及層次深,是農業農村發展思路的一個重大轉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當務之急是牢牢把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著力守住三個底線,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調結構、轉方式的根本性突破,開辟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一號文件為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難題提供治本“藥方”
2017年2月5日,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了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個中央一號文件。一號文件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作為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難題提供了治本“藥方”,為繼續推進農業現代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農民增收難、糧食庫存高、進口沖擊大等問題十分嚴峻,反映著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農業農村發展動能不足的問題更加顯現。農產品需求格局發生變化,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更加顯現。農業國際競爭形勢發生變化,農業經營方式不適應的問題更加顯現。資源環境狀況發生變化,農業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顯現。
這些問題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集中交織,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亟待破解的難題。而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這些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并且主要是結構性、體制性問題。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這些困境和挑戰,只有從科技創新入手才能找到有效破解途徑,也只有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競爭新優勢,才能提升我國農業在全球供給體系中的地位。
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科技支撐,就是要適應農業由量到質轉變的大趨勢,創新農業技術體系和技術路線,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強化科技支撐重點是調整科研方向,無論是研發還是推廣都要切實扭轉片面追求高產的導向,加快培育優質專用、營養健康的新品種,開發綠色高效種養技術,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強化科技支撐關鍵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完善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進一步給農業科技人員松綁,建立研發績效和成果轉化與科技人員利益掛鉤的機制,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勇立創新創業潮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技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