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2188名同學組成的1472支隊伍,在2016年暑假期間前往全國32個省市地區調研農村創業現狀。結果顯示,中國農村創業面臨著東西部不平衡、創業教育缺乏、市場信息缺失、人才流失、基層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和環境污染等瓶頸。
西部地區創業主打種植養殖
據了解,上海財經大學30支調研隊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走訪超過了1500個村寨,完成各類問卷訪談3萬余份。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董靜是其中一位帶隊教師,她告訴澎湃新聞,暑期她帶領一支隊伍去了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這是一個出了名的國家級貧困縣。同學們都很好奇貧困縣里會有怎樣的創業活動呢?
他們先后走訪了10個村莊,在位置優越、較為富裕的永豐灘鎮,聯合村里眾多農戶共同發展的專業合作社是近年來政府大力引導且卓有成效的創業模式。“超前規劃、集中連片、規模建設、輻射帶動”是農民們創業的主要特點。“以庵門村紅棗示范林為例,這個項目協調了7個村民小組共計174戶聯合建設,涉及土地570畝。地方政府在技術和配套資源上提供支持。”董靜說。
而在干旱缺水、比較貧困的西靖鎮,地方政府支持的小規模創業是當地農民創業的主流模式。“他們的具體做法是:政府規劃引導,為每戶提供3-5萬元無息貸款、協助建造新型蔬菜大棚、雞舍、羊舍,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董靜說。
參與董靜調查團隊的上海財大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徐婉漁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在一周時間里共走訪了10個村莊,在走村串戶環節中,同學們發現村里的青壯年普遍非常少,基本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我們走訪的其中一個鎮是政府所建,政府把山區和沙漠里的人都搬過來,鎮建的很漂亮,但整個供水系統不是很完善,上廁所都沒有水,基礎設施還是普遍較差。“徐婉漁說。
徐婉漁說,同學們發現,甘肅農村創業大多與第一產業有關,如個人創業都是搞種植、養殖,“基本都是種植枸杞、棗和土豆之類的。”也有一些是農戶共同組成專業合作社,發展上下游渠道。
大學生村官曾想創業遭家中強烈反對
“農民們的創業知識非常貧瘠,創業教育非常少,幾乎沒有電子商務,創業者知道在淘寶開店的也很少,沒有人來教他們。”徐婉漁說。為此,調查團隊去的第一天就舉辦了一個創業講座,董靜給兩三百名農村創業者和大學生村官上了一堂創業課。
徐婉漁說,西部的創業觀念十分缺失。西部地區保守的文化觀念,使人們偏愛較為穩定的政府、學校、事業單位的工作,對高風險的創業活動持抵觸態度,“即便是大學生村官能想到的創業方式也就是開網店,而且還會遭到家人反對,我們在訪談中,有一名大學生村官告訴我們,她在大三時網上創業遭到了家里的強烈反對,家里人認為她只要好好讀書獲得文憑,將來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就夠了。”
調查發現,農村創業者大多是出去打工的農民見識了外面世界,積累了一定資金,才回到家鄉進行創業,但首選的主要還是種植養殖等第一產業。
另外,徐婉漁也表示,在調查中,他們發現,西部創業資源與條件也非常缺失。一方面地方政府資金匱乏,可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少;另一方面缺少市場來源資金、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孵化器等配套服務完善的創業平臺;西部高校也普遍缺少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計劃。多種資源和條件的缺失導致很多優秀的項目難以起步或者不得不半路夭折。
對此,董靜認為,雖然在精準扶貧、創新創業政策的推動,農民在創業和生產經營中得到政府更多支持和協助。但是物質條件的匱乏、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的欠缺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使貧困村的創業之路步履維艱。不少創業者深受農產品滯銷和自然災害與病害的困擾。“因此,我們認為,建立連接生產與需求的市場信息與市場交易平臺,建立為農村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農村創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是從根本上改變西部農村創業困境與貧困面貌的必然選擇。”董靜說。
環境污染也是農村創業瓶頸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李辰宇暑期則跟隨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魏航教授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進行創業調查。
”無極縣是皮革加工制造大縣,現有皮革、皮化企業998家,平均每年總產量占全國總量的10%,因此也被譽為中國‘牛皮革之都’”,李辰宇說,“但是,皮革加工行業在為無極縣創業和經濟帶來巨大推動的同時,隨之而來還有毫無約束的污水排放、廢物排放帶來的環境破壞,空氣污染、水污染表現明顯,部分河流廢棄等問題。”
另外,農村人才的嚴重流失也是影響農村創業現狀發展的一個因素。2014級財政學本科生蒲冬梅告訴記者,她所調研的南江縣常住人口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民返鄉創業率基本在3%之下。
上海財經大學表示,之后將根據此次千村調查的結果,建立中國農村創業的數據庫,并形成中國農村創業的系列專報,上報國家各級機關。此外還將建立農村創業活力指數,并對外進行發布。(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農經內參(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