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5成以上農技推廣站多年未招新人,基層農技人才匱乏令人擔憂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施者。尤其在農忙時節,忙碌在田間地頭的基層農技員們總是為農民朋友們解決不少難題。
但是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農技人員面臨著人才缺乏、青黃不接的現實境遇。
全國5成以上農技推廣站多年未招新人,基層農技人才匱乏令人擔憂
農技推廣員在基層不可或缺
在浙江海鹽縣,海濱果蔬精品園的技術員張曉慧告訴記者,這個大棚里種的是刀豆,溫度如果過高,刀豆的開花率就會下降,不僅結果少還易掉果,造成“光長苗不開花”的情況,而這幾天正值小番茄的成熟期。為此,張曉慧抓緊時間把下端的葉片摘掉,以增加通風透光,而上端葉片則要多加保留,起到遮陽的作用。
海鹽縣農經局經作站副站長姜偉鋒說:溫度高了以后,我們從原來的低溫高濕病害轉為高溫高濕病害防治。現在灰霉病基本不用防治了,但是要重點注意霜霉病、炭疽病、軟腐病等。
內蒙古通遼市希伯花蘇木八付犁仗村的潘洪福流轉了一千多畝土地。從不到20歲開始,他就到各地打工種地為生。如今已是滿頭白發。
他種了一輩子地,現在依然覺得農技人員的幫助不可或缺。特別是從國家號召玉米主產區減少種植面積開始,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老潘改種了花生。從來沒種過花生的他更需要技術人員的指導幫忙了。
潘洪福說:去年種了100多畝地,農技人員來告訴我們要用什么藥,應該施什么肥。我種花生的經驗不豐富,基本上靠著他們給我提供的信息來種。到了秋季有蟲災以后,上級政府撥下來農藥,他們主動下來幫忙防蟲,幫助挺大的。
全國5成以上農技推廣站多年未招新人,基層農技人才匱乏令人擔憂
老潘從當地農技人員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幫助,但并不是所有莊稼人都能像老潘那樣的幸運。老潘的“父母官”希伯花鎮黨委副書記閆海宏覺得: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為農民服務的鄉村農業技術人員真是太少了。
閆海宏說:鄉鎮政府干部都是萬金油的干部,各行各業都有涉獵,但是各行各業專業人才相對缺乏。一旦發現病蟲害或其他災情,他們能做的只是向上級部門反映,然后邀請專家過來指導。不如給鄉鎮增加點專業人才,這樣,技術人才能夠及時做出指導。
各地農技推廣員普遍不夠用
多年以來,我國基層農技人員為農業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農業技術日新月異,農戶更加需要及時的技術指導。而農技推廣人員的匱乏,是當前一個十分現實和緊迫的問題。
閆海宏說:第一是人員少;第二是他們的專業知識達不到要求,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有效且正確的指導。我們農科站,編制才幾個人,現在全鎮需要指導的面積是500多平方公里,他們忙不過來。
全國5成以上農技推廣站多年未招新人,基層農技人才匱乏令人擔憂
閆海宏說,農技人員不夠,他們也曾向上級部門反映過。不過,通遼市農業局種植科科長盧景會告訴記者,全市都面臨農技人員不夠用這個問題。
盧景會說:現在不僅是鄉鎮,旗縣都感覺到人才匱乏。一個旗縣能干活的就兩三個人。今年預計蟲災比往年要重,市里面拿錢搞了統防統治的項目,但是干活的人不夠用。
中國農業大學2016年一份基于全國10個省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基層農技推廣站中,五年內都未能新招聘大學生或社會其他人員的比例分別為58. 6% 和67. 2%,而招收了10 名及以上農技推廣人員的單位僅占8%與7. 2%。
盧景會說:技術人員少的問題我們已經反映很多年了。這兩年,我們通遼市搞糧食功能區還聘了一部分人。財政拿錢,就給這些大學生一個月2000多塊錢。
全國5成以上農技推廣站多年未招新人,基層農技人才匱乏令人擔憂
農技推廣員工資低、流失率高
中國農業大學一份針對全國11個省區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技推廣員年人均總收入28457元。無論是與城市里擁有國家編制人員的工資相比,還是與同地區教師工資水平相比,他們的工資待遇都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所以,通遼即便招聘到了大學生,流失率也很高。
盧景會說:這幫大學生的素質都挺高的,有的人干著干著就考走了,兩千多塊錢的工資,誰能干一輩子呢?但是就這兩千多塊錢對財政來說也負擔不小。
目前,通遼市的農技推廣人員缺編比例不低,而采取的辦法是返聘退休人員。盧景會擔心,這些返聘的人如果哪一天干不動了,農技推廣工作就真要后繼無人了。
盧景會說:我們現在有編制沒有人,因為進人需要財政開支。農技推廣后繼無人,我們市一級就斷檔了。植保站里馬上退休的占了一半,十多年都沒進新人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2017-5-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