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引領世界農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我國農業一步跨入“全球時代”,由自給自足到主推國際協同、由傳統農耕到工業生產、由足不出戶到直面世界、由解決“肚子”溫飽到輸送“大腦”健康、由看別人飯碗到給別人飯碗、由拖后腿產業到全球“奉獻”、由被驅動群體到“新動力”集群,面對全球50多億農民為基的“農業地球”,由“大”走“強”的中國農業:肩負著自我突破、構筑“農業+”實現“華麗”轉身進而助推我國經濟全面驅升的重任;肩負著完善世界農業發展新平臺、構建公正新秩序進而引領世界農業新格局的重大責任;擔綱著重塑“現代農業文明”、凝聚全球發展共識“靈魂”——“天人合一(2.0版)”進而實現全球永續繁榮的神圣使命。為此,需要我們準確把握新趨勢,完善全產業鏈條下的農業發展機制,構建國際農業公正發展平臺,強化全球農業引領。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農業發展新使命
多年來,發達國家在占據多重不當優勢情勢下,依托優良的農業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政府的強力扶持以及國際間長期不對等優待,形成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國際間農業發展通道不暢、上升空間狹窄、話語地位不高的囧態,形成“活兒干的不少,錢掙的不多”、“貢獻不少,位置不高”、“即流血又流汗就是說啥都不算”的不公局面。
“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農業發展打開了全新的視野,使積蓄已久的中國農業擁有了亟待轉型發展的全球空間。為此,需要避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之短,突破我國農業發展桎梏,緊緊扭住“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實現我國農業大跨度發展。
(一)突破我國農業發展瓶頸,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2014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6%,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0%,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中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主要農產品產量在全球占有較大比重。目前,我國化肥使用量約占世界的1/3,年均農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我國面臨著資源剛性約束、水源污染加劇、耕地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農業發展“硬瓶頸”,以及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勞動力結構性失衡,原有粗放型生產、小農式經營、產業鏈條切割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等“軟約束”。中國農業亟需強化產業融合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
育、加大與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
(二)重構國際農業發展秩序,引領世界農業新格局
世界新興經濟體國家對“美國為霸主、西方為主導”的全球不合理分工體系,尤其是不平等農產品貿易規則愈發反感;對歐美間意圖通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儀(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IPP),轉嫁金融危機和擊退“歐債危機”頹勢風險、構建利己的新經濟及農產品貿易格局愈發保持警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利于深化我國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業對外合作格局,助推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新規則制定中擁有應有話語權,向世界展示我國“負責任大國”的胸懷。
(三)再塑現代農業文明制高點,深化“一帶一路”戰略
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硬實力趨向均衡,軟實力就成為各國角力的重要切點,幾近決定著大國競合的成敗。中國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整套農業文化體系,是中華文明極為重要的組成,為全球農業發展及人類歷史進步做出了不朽貢獻。今天全球工業化過程中對農業的大面積負效應、貿易全球化過程中對農產品的大面積不平等、現代科技致使糧食高產過程中全球饑民不降反升,“食不飽”、“食不安”群體大幅趨升。面對影響世界發展的這些重大問題,回眸歷史,不難發現由中國農耕文明為核構成的“天人合一(1.0版)”是人類歷經幾千載顛簸而不衰之根本。此刻,重塑現代農業文明、構建“天人合一(2.0版)”乘“一帶一路”之勢推動農業發展“返璞歸真”,成為世界發展的必然。
(四)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和品牌建設,加速“中國農業國際化”
農業國際化的核心是農民國際化、戰略國際化及其路徑國際化。我國近年來在農業生產、農業資料、農業技術、農產品市場國際化方面已有長足發展,農林牧漁業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4年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96.92億美元。然而,我國農業品牌建設滯后、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突出,農產品出口、農林牧漁業對外直接投資比重偏低,與我國將要擔綱的世界發展重大使命與國際地位尚有重大距離。“一帶一路”作為世界極為重大的公共品,作為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共同品牌,無疑為中國農業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保障、營造了加速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創新我國農業品牌建設、完善發展模式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農業發展新趨勢
“一帶一路”作為世界發展與和平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為中國農業發展和世界農業成長提供了嶄新驅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已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
驅動”轉變。當然,中國農業現代化在我國全面現代化發展中的滯后表現仍然凸顯,當下,“補短揚長”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驅動活躍,現代農業發展為營養健康產業與創造財富相契合的戰略新興產業趨勢明顯,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與綠色養生養老產業儼然已成為我國及全球農業發展的“新寵”。
(一)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加速戰略新興產業生成
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助推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亟需創新打造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精準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特別是工業4.0技術的應用,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緊密連接,將食品的營養健康市場需求和農業
生產的環境要素、資源投入、成本核算等充分銜接,實現個性化診斷、訂單分布式標準生產、種養管理、質量安全監控、倉儲物流等全方位的應用,生產制造和流通效率大幅提升,戰略新興產業加速生成。
(二)食品安全和健康新理念,構成農業發展新動力
深化“一帶一路”戰略,多重目標、多重任務、多重挑戰、多元化發展的農業格局將加速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加速縮短各國的消費差距。特別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以后,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將成為各國共同追求的農業發展標的。借助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和飲食文化,以食品安全和健康新理念為導向,打造具有“中國味道”的優勢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
(三)農業驅動功能明顯,國際博弈與合作走勢趨強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關切的首要問題之一是農產品安全,農業合作更是各國“命運共同體”的最佳契合點。沿線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作為糧食出口大國是我國糧食進口多元化的重要區域;沿線國家對我國農業機械、海水養殖、設施農業等產品和技術需求強烈。隨著沿線國家對農業資源、技術、產品、品牌和市場整合加速,農業必將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產業轉移、市場開發、國際資源利用、技術文化輸出、國際合作與對外交往等的重要領域,各國的比較優勢和農業發展能力也將更好發揮,我國農業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將有效緩解。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農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繁衍和中華文明締造傳承的根基。當前,農業仍然還是我國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農業作為我國強國建設中的突出短板,農業國際化戰略實施任重而道遠。“一帶一路”戰略大勢下,應加快中國農業科學設計發展路徑,選擇并加快培育優先領域,強化中國農業的戰略地位和引領作用,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及世界農業發展,主動承接歷史賦予中國農業的新使命。
(一)聚力現代農業,拓寬發展空間,引領農業發展
加快培育形成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專、精、特”中小企業為支撐,加大支持農業企業投資、并購、參股、交叉換股等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以專利、標準、技術和裝備的創新集成,將擁有比較優勢的農業企業迅速轉化為市場占領、經營能力強大和生產盈利優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現代農業,全面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現代農業將全面優化我國農業結構布局,強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質量標準與食品安全保障支撐體系,構建從“田頭”到“心頭”的大農業文化建設體系,大幅推動由“吃糧”到“吃文化”中的“中國內涵”,系統打造食品質量標準與安全控制的中國版,全面體現新一輪世界農業發展中的“中國風情”。
(二)打造“農業+”品牌,培植農業新興產業,構建世界發展新驅動
“互聯網+”浪潮席卷農業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農業+”應運而生。現代農業生產管理運營的精準化和集約化加速,龐大在線消費迅即由互聯網延伸至農業產業全鏈條,形成農業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農業戰略新興產業,農業勞動生產率顯著提升。中國農業品牌建設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農業國際化的有效工具,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方陣,“十三五”期間是農業品牌建設的重大機遇期,加快探索農業品牌建設新模式、研究品牌建設新路徑;加強農業品牌基地建設,完善農業品牌培育體系,建立和完善品牌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供給鏈,培植核心優勢凝聚下的支柱產業鏈,加速世界農業發展新驅動,為農業品牌培育和國際市場開拓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重鑄世界農業協同發展新平臺,建立共同繁榮新秩序
當前,世界農業發展格局發生著深刻變化,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期盼我國農業發揮重大國際作用呼聲鵲起,發達國家也“頻送秋波”;新常態下的我國農業也進入了全面攻堅發展的關鍵期。“時至不迎,必受其殃”。“一帶一路”戰略情勢下的中國農業,面對著千年一遇的機遇與強大的挑戰,加速新平臺建設,凝聚世界新興力量,構建世界農業發展新格局,重塑世界農業發展新秩序;構建分工合理、發展均衡的世界農業新形態,引領世界農業文明永續發展。
“預則立,不預則廢”,建議:
一是在中央“一帶一路”領導小組辦公室增設農業國際合作戰略局,主導建立統一的大農業戰略規劃、國際農業方略實施;
二是“亞投行”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專項,深化與農業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三是農業部成立“一帶一路”農業國際發展聯盟,發起“一帶一路”農業發展協同基金;
四是供銷總社成立“一帶一路”國際供銷協同聯盟,發起“一帶一路”國際農資協同基金;
五是以我國為主導,建設全球性農業交流中心和國際性農資農機交易中心及全球性農業人才中心。
如上國際機構的構建,將全面強化我國對各種國際農業計劃、議程、規則、市場開放與準入及其雙邊與多邊合作、談判、農業全鏈條生產標準體系安排的地位與能力。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新三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