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威縣6月24日電(記者 周銳)縣級綜合體制改革暨威縣創新實踐高層研討會24日在河北威縣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原副部長劉守英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五方面變化,改變了農村改革的前提。
第一方面的變化是農民的根源不一樣了。劉守英指出,農民根源變化一方面是農民的異質化。純粹的農民只有百分之十幾,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非農民,以及夾在中間的農民工。農民的分化導致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和農村的關系、農民對農業的態度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另一方面是代際差異。相比于40、50年代的農民工,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離土出村后不再回村,這意味著農村改革的主體發生了變化。
第二方面是農業功能和形態的變化。過去中國農業就是“搞糧食”,如今整個農業的功能已經大大拓寬,從糧食農業拓展到休閑農業、健康農業和特色農業。各種有特色的東西出現,意味著改革者必須重新定義農業,不能繼續只用糧食思維來考慮下一代的發展。
第三方面變化是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出現。劉守英指出,鄉村新產業和新業態出現帶來的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新技術的革命,這種革命讓農村市場從局限于熟人社會的小市場向陌生人社會拓展,這對產業、業態帶來非常大的變化。
第四方面是村莊的分化。劉守英指出,目前中國村莊整體已經歷史性的發生分化,一部分村莊開始有模有樣,有城里人去,有特色,有歷史古跡。另一些村莊則出現破敗、衰敗跡象。
第五方面變化是城鄉互動和鄉村價值的提升。劉守英指出,中國上一輪城鎮化中,基本上是生產要素從鄉村到城市的單向流動。未來,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可能出現大的變化,城鄉之間的特點將是互動和對流,這將讓人們重新認識鄉村的價值。
劉守英強調,當各方討論農村變革時,需要注意到鄉村正在發生的上述變化,這是討論整個農村制度改革的前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新聞網 2017-06-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