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文勝對話曹錦清:小農經濟與農民合作

[ 作者:陳文勝?曹錦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0 錄入:王惠敏 ]

湖南省社科院于2017年6月5日在長沙主辦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會議期間《中國鄉村發現》主編陳文勝研究員與華東理工大學曹錦清教授就以上問題進行了對話,這是其中之一:小農經濟與農民合作。

農民合作的多種有效形式

陳文勝:根據有關資料,2015年中國農民平均年齡47歲,現在估計是50歲左右吧,是世界上比較年輕的。日本農民2016年平均年齡是68歲,高于中國農民的平均年齡。據說美國的農民平均年齡也高于中國,農民平均年齡不斷老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共同特點。所以,目前還不存在誰來種田的問題,即使城鎮化率達到了80%,還有20%的農村人口吧,而80%的城鎮化率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而小農經濟將長期存在,而且又是家庭經營的形式,決定了只有通過合作來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水平,加快小農經濟的現代化。

曹錦清:合作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一類是以村域、以區域為主體的合作,一類是以專業為主體的合作。理論上兩類都有了一個法律規范,一類就是村民組織法,主要是區域性質的雙層管理,農戶上面是村,但是這個普遍意義不大,因為全國有90%的行政村都是空殼村。村里沒有收入了,沒有誰來干那個活,所以現在那些村官的工資都是由政府財政來發。

還有一類就是專業合作組織法,突破了這個區劃的限制,不同的村也可以組織起來。主體也是農戶,是同類專業的農戶,比如都是養蜂的、都是種桃的、都是種西瓜的、都是養豬的,在同類專業基礎上合作,與技術的服務、市場的銷售等方面合作有密切關系。這中間有緊密程度不一的合作,如大戶對小戶的合作,大戶免費提供技術,或者請個專家來輔導,共同培訓,這其實就是合作。至于同類專業的都是產區,那就合作就更緊密了。

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就是合作經濟

曹錦清:可以把新型集體經濟理解為合作經濟,尤其是專業合作里面的各類合作,如果是區域為主的專業合作,把土地就交給經營主體,屬于緊密性合作,滿足這個特殊條件,合作就是集體化了,這不是一概都能復制的。因為以區域為主的集體化合作,也就是以村或者組為主的那種合作是需要有很大的前提條件,比如這個村都是種中草藥的,那么合作起來就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如果能夠一村一品,就既是專業的,又是區域的,那就兩方面都結合起來了,這里主要是指農業。

而專業合作的可復制性較強,因為比較松散,尤其有大戶撐起來,比如種葡萄,有一個大戶引進種子、試種、栽培成功,然后大戶自己種50畝,其他小戶有兩三畝的、有七八畝的都跟著,由大戶技術指導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可以各自自主銷售,也可以合作搞品牌營銷。所以,專業合作組織應該是更活躍的一個組織。

把這種合作精神可以都叫做合作經濟,集體合作只是合作經濟其中的一類。因為土地均分以后不可能在土地上產生嚴重的貧富分化,所有農村的貧富分化都是在工商業領域發生的。所以,在農業這塊各種形式的合作都叫做合作經濟,這個舊瓶不要動,內容怎么裝都OK了。就是不能把舊瓶打掉,搞成資本主義農業。

集體合作要有什么樣的條件才可能成熟、存在?沒有這些條件存活的概率很低,我有大量的案例來支撐我這個說法。像合作,分成以區劃為主的或者以專業為主的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類別?

如果農業集體合作回歸到集體土地再加集體勞動,這種模式確實可以一勞永逸。如果是土地入股,也參加了集體勞動,但給的是工資了,拿的是租金,可以叫做合作社嗎?因為集體合作社的形式,成員的利益是根據參加的勞動量按照合作社年終收入來平分的。所以,當前的合作的意義也發生變化了。

現在土地三權分置的集體所有,這個集體起碼有兩種到三種,大部分的集體是組。表面上看是行政村,行政村發包,但行政村的任意合并竟然沒有引起農民的普遍反對,這個現象就值得研究了,也證明行政村對下面的產權地權沒有多大的影響。如果兩個村合并,這個村人均一畝地,那個村人均一畝半地,合并變成有個村要退出幾分地,那不會打死人嗎?反過來講,說明村并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就是降低幾個發工資的村官而已,實體還是原來隊為基礎、三級所有的生產隊,真正發包方就是村民小組這個共同體,因為各組之間的山林面積、水田面積都不一樣的,不動地權這個奶酪就相安無事。

陳文勝:這實際上說明了現在農村面臨的最關鍵問題,就是雙層管理為什么在現實中的比例那么低,大部分是空心村,都只有農戶這個單層。是歷史的邏輯,還是現實的邏輯,以及未來的趨向,迫切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社會化服務是今后農村合作分工最有效率的方式

陳文勝:村民小組共同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的根本,怎樣加強農民的合作能力來彌補經營規模的不足,特別是進行農業現代化裝備,每個農戶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這個能力也沒有效益。如北方是生產小麥的大平原,農民也沒有必要為幾畝地買一個收割機,小麥收割采用社會化服務,完全的市場化操作,哪里需要收割機由政府幫助提供信息,從信陽開始到黑龍江為止,收割機連續三個月使用,把成本都賺回來了。這就給中國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不僅使大機器與小農經濟結合起來,而且農業現代化裝備的使用效率很高,這個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就是集體化合作。因此,農村的社會化服務作為一種區域合作分工,是今后農村集體合作的一個最有效率最為普遍的方式。

曹錦清:現在北方小麥的農機服務,還有統一施肥、統一收割都已經形成了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家庭經營的夫妻兩個管三、五百畝沒有問題。在山東,原來改革開放的時候供銷系統沒有像其他省一樣被破掉,系統還在。原來供銷系統是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現在搞社會化服務,農民的土地等于寄放在那里,生產的產品屬于農民,供銷服務只收取服務費,一個合作社可以達到五、六千畝。什么叫做適度規模經營?是以家庭勞動為主體,不要形成雇工農業,因為農業無法雇長工,只能是季節性的,中國無法依賴于季節性的農業工人的存在。

比如農機服務,服務經營主體投資購買了農業機械,但政府不僅有農機補貼,還有汽油補貼,農機服務的經營主體和政府結合了,經營主體得到服務收益,政府也增加了公共服務。現在有衛星導航,就使得農戶的需求和服務之間全方位對接,建成了服務網絡體系,極大地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再過兩三年、三四年,實現全省聯盟,比如每個地方有多少農業機械,在各個區域全部聯合起來。一聯合就自然產生分工,維修的分工、內部的分工等,必然能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陳文勝:小農經濟是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在小農基礎上的合作,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前提條件,什么樣的合作形式能夠使小農現代化,關鍵是對接市場。

(本文由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鏈接:前沿對話

陳文勝對話曹錦清:規模經營與分工合作

陳文勝對話曹錦清:小農經濟與家庭經營

陳文勝對話曹錦清:集體經濟與集體化

陳文勝對話曹錦清: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陳文勝對話杜志雄:中國農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陳文勝對話黃草鎮書記鎮長:如何打造特色小鎮

陳文勝對話賀雪峰、吳理財:誰來發展鄉村?

陳文勝對話賀雪峰、吳理財:誰來改革?

陳文勝對話賀雪峰、吳理財:誰來扶貧?

陳文勝對話賀雪峰、吳理財:誰來治理鄉村?

陳文勝對話賀雪峰、吳理財:誰來種田?

延伸閱讀:農業發展

求是雜志|陳文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

人民日報|陳文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湖南日報陳文勝專訪|品牌建設:湖南農業結構優化的突破口

經濟日報|陳文勝: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

農村經濟雜志|陳文勝:區域地標品牌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

陳文勝:正確理解習近平提出的農業供給側改革

陳文勝: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要著重解決哪些問題?

陳文勝: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路徑

陳文勝:轉變湖南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報|陳文勝:系統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與科技創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