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韓俊: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 作者:韓俊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8 錄入:王惠敏 ]

    核心要點: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 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性,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圍繞強化“錢、地、人”等要素的供給,抓住關鍵環節,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 要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形式確定下來,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重中之重戰略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切實把黨管“三農”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圖領會好、領會透,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變成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好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一、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和要求

  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性,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發展是激發鄉村活力的基礎所在。鄉村振興,不僅要農業興,更要百業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三產深度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我國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立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著力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隨著鄉村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逐漸普及,物流配送體系進入農村,要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的豐富性、文化的獨特性、綠水青山的生態性等優勢,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續利用好鄉村的資源寶庫和生態價值,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現農業化學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循環經濟,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增加農業生態產品供給,提高農業生態服務能力,讓老百姓種下的“常青樹”真正變成“搖錢樹”,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態飯”。要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深厚根源。繁榮興盛農村文化,不僅可以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而且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筑好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堅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從時代和歷史高度認識鄉村文明的價值,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村文化本土人才,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動。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當前,農村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期,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家庭離散化態勢加劇,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現象比較嚴重,小官巨貪、村霸控制等現象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要抓好鄉村治理組織體系這個“牛鼻子”,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著力解決鄉村社會“散”的問題。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逐步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精細化、精準化。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注重現代治理理念、手段與傳統治理資源相結合,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建設法治鄉村,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強化道德教化作用,發揮好新鄉賢作用,著力建設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機制,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當前,農民持續增收形勢嚴峻,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高、城鄉差距較大等問題仍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億萬農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不掉隊,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要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繼續推動農民工進城就業,大力支持農村創新創業,挖掘農業農村內部就業潛力,帶動更多的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以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從有到好的轉變為目標,推進新增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經費優先向農村傾斜,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并軌,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農村居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要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機銜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二、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長期以來,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單向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嚴重“失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圍繞強化“錢、地、人”等要素的供給,抓住關鍵環節,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解決“錢”的問題,關鍵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加快建立新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強化綠色生態導向,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支持保護效能。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發揮好工商資本推動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拓寬投融資渠道,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解決“地”的問題,關鍵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加快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紅利。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按照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的要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使農民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游、養老、文化、教育等產業的有效載體。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加快破解“農村建設用地自己用不了、用不好”的困局,盤活用好通過村莊整治、農村空閑、零散建設用地整理等方式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調整優化用地規劃和布局,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解決“人”的問題,關鍵是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和“引回來”的關系,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從總體上看,我國仍處在人口由鄉村向城市集中的階段,“走出去”的趨勢短期不可能逆轉。要處理好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一方面要繼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構建農業轉移人口穩步有序市民化的長效機制,提高城鎮化質量;另一方面要努力創造條件讓農村的產業留住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讓一部分青年人“留下來”。鄉村振興,關鍵要靠人才。要打破城鄉人才資源雙向流動的制度藩籬,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把有志于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類人才“引回來”,讓城里想為鄉村振興出錢出力的人在農村有為有位、成就事業,讓那些想為家鄉做貢獻的各界人士能夠找到參與鄉村振興的渠道和平臺,在鄉村振興中大展身手。培育造就更多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要在“育”字上下功夫,進一步整合資金資源,完善培訓機制和內容,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造就更多鄉村本土人才;要在“用”字上出實招,注重從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中擇優選拔人才,充實鄉村后備干部隊伍。

  三、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證。要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形式確定下來,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重中之重戰略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切實把黨管“三農”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要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壓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考核,把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落實下去,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特別是縣委書記要下大力氣抓好“三農”工作,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要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決策參謀、調查研究、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方面的作用。各部門要做好協同配合,加強工作指導,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要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和法治保障。現階段,我國農村形態格局正在快速演變分化。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堅持規劃先行,對于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縮減、哪些村做大,都要經過科學論證,做到分類指導、因村制宜、精準施策,彰顯地方特色和鄉村特點。要防止把城市建設的做法照搬照抄到農村,通盤考慮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編制,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作者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求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 欧美日韩日本在线观看A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 在线精品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