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于2018年3月24-26日舉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會上指出,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第一要抓住關鍵環節,聚焦發力。長期以來,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資源要素單向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的嚴重失血和貧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推動更多的資源要素配置到農村去,要破除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的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構建新興的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平等的一種關系。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一種多元投入格局。要深化農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釋放土地制度改革的紅利,暢通智力、技術、管理的通道,鼓勵新的上山下鄉,加快培養新興的職業農民,新農人,科技人才,職業人才,鄉土人才,管理人才等等,實現人才振興。
第二,要科學把握鄉村發展趨勢,分類施策。2017年中國鄉村總人口比2010年已經減少了9080萬人,比2000年減少了3.13億人,也就是一年上千萬的人口離開農村,遷入城市,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現階段中國鄉村的格局正在快速的演變分化,處于一個大調整,大分化時期。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鄉村分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比如說有一些城郊的農村項城市形態靠攏。有一些居住、發展產業的村莊會重振,一些邊遠不便的村落,它會逐漸衰落,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實現鄉村振興不是讓每一個鄉村都去振興。對城郊型的鄉村要改造提升,建設現代化的新興社區。就像北京大型的郊區要發展都市農業,建設一大批現代化的新興社區。對宜業宜居的鄉村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培養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村莊。對一些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村莊,必須要堅持保護優先。中國現在有一些村莊你去看,500年的歷史,上千年歷史的村莊有的是,對這些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村莊,我們的政策是堅持保護優先。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生產條件與保護自然統一起來,傳承一批歷史文化古村。對地處邊遠,環境惡劣的村莊,有一些未來是不適合居住的,在現階段這些村莊有大量的留守老人、婦女、兒童,也要做好留守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循序漸進的撤并一批衰退的村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網易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