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黃季焜:借鑒國際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 作者:黃季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0-10 錄入:王惠敏 ]

——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如今,鄉村振興戰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鄉村振興事業也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少地方希望借此機會實現趕超發展,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科學的長遠規劃和可行的實施方案。縱觀世界各國鄉村發展過程,雖然不同國家各有特色,但也呈現一些共性和規律,而這些國際經驗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記者:國外農村轉型發展過程中有何路徑與規律?

黃季焜:鄉村發展必須遵循結構轉型和農村轉型的路徑與規律。具體來看,結構轉型主要是指從農業向工業和服務業轉變的過程;農村轉型主要是以提高農業生產力來促進農業多樣化、商業化、非農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轉變過程。

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為代表推動的農村轉型,被譽為經典的(或傳統的)、成功的農村轉型,其結構轉型和農村轉型同時并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此外,農村轉型基本上都要按其發展路徑而經歷若干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結構轉型和農村轉型越快的國家或地區,一般情況下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減貧的速度也越快。在轉型過程中,提升社區和農民的發展能力并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是成功實現快速、包容的農村轉型的關鍵。

記者:鄉村轉型發展過程中城鄉人口空間有何變化?

黃季焜:從世界各國的鄉村發展情況來看,資源稟賦不同的國家,在工業化發展和鄉村轉型的不同階段,城鄉人口的空間變動特征會有所差異。OECD各發達國家都經歷了漫長的工業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農村人口占比也相應經過了漫長的下降過程。從工業化初期以農村人口為主,到工業化中后期當農業GDP和農業就業占比分別低于10%和20%之后,農村人口占比一般都下降到30%左右;在后工業化時期,農業GDP和農業就業占比趨同并低于5%,農村人口占比降到20%左右并趨于穩定。

記者:鄉村發展過程中如何看待各主體之間的作用?

黃季焜:經歷鄉村發展較成功的國家,在鄉村發展過程中都重視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和農民各自優勢和作用。其中,政府主要通過立法和制定相關激勵政策為鄉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許多早期就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雖然城鄉有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差異,但城鄉居民在政治、經濟和生活等方面的權利沒有明顯差異。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政府是教育、衛生、交通和社會保障等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主要供給者。

國外鄉村建設的成功案例表明:通過村莊合并,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的村落社區,使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不僅有利于社區自身的空間結構和要素資源利用,還有利于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和現代化發展。(記者 吉蕾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