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蔡昉:農村人口出現負增長致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

[ 作者:蔡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6 錄入:王惠敏 ]

    原題:農村16-19歲人口出現負增長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

    編者按: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發言中提到了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從農業中轉移出的勞動力,因為這部分人都是40歲以上的人,他們不再轉移。真正轉移出來的人是農村初中和高中畢業生,也就是說161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這部分人2014年到達了峰值,從去年開始就是負增長,相應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大大的下降了。”

蔡昉認為,從去年的數字看,農民工的新增速度只有0.4%,因此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同時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源泉就是資源重新配置效率也會衰弱。

蔡昉表示,創新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必須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一方面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因為我們體制性的障礙還存在,妨礙我們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配置,妨礙生產率提高,因此通過改革,還可以挖掘傳統的動能,還可以延長人口紅利。

以下是澎湃新聞對蔡昉發言內容的摘錄:

戶籍改革推動改革紅利

我從郭省長(山東省省長郭樹清)的政府報告中看到,山東省有一個很強的優勢,一個是城鎮化率達到了59%,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高于全國水平。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是達到49%,全國大概還沒有達到39%,也就是說我們在戶籍制度改革或者對農民工的基本說,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上,已經率先取得了突破。

戶籍制度改革或者說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是一個“一石三鳥”的改革措施,可以帶來非常及時的改革紅利:第一,增加勞動力供給;第二,可以繼續發揮資源重新配置,對你的全要素生產率做出貢獻;第三,從需求側,擴大一個新的消費者群體——中等收入群體,也是為我們的金融發展、財富管理創造了一個基礎條件。

勞動的三個概念

勞動的第一個概念,普通的勞動者。

第二個勞動的概念就是人力資本。我們勞動力短缺了,接下來大家很自然就說,數量不足了,要用質量來代替。也就是說我們人力資本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我們看到當勞動力總量不增長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很強的每年新增勞動力群體的時候,我們的人力資本改善速度也放慢,新增的人力資本總量也減少,因為我們知道,新增的勞動力具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就是比存量。

因此,新增勞動力的減少,你的新增人力成本也減少。我們大概做了一個測算,2011年—2020年期間,每年新增的人力資本總量是以1%的速度遞減,而不是遞增。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教育和培訓更大的發展和改革,我們人力資本是不支撐經濟發展,是不支撐經濟結構的轉變的。

第三個勞動的概念是機器人。過去經濟學家一定說機器人是資本,不是勞動。過去的機器人就是機器,就是資本,因為它只是人簡單的一個延伸,但是新一代機器人有了一些新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有更高的智能,它可以說是把體力、智能甚至認知能力,在某些領域甚至非認知能力都融合到一起,因此我在這里把它作為勞動這種要素,而不是把它歸于資本這個要素,我覺得是為了特別強調我們必須高度關注機器人的發展。

因為,它改寫了我們經濟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假設,就是資本報酬遞減,有了機器人或許就沒有資本報酬遞減,因此,它對人的替代可能會發生得非常快,超乎我們的預料。

全要素生產力驅動

創新是財富涌流的終極源泉,就是全生產要素的提高。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了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面臨生產動能的轉換,也就是說過去是人口紅利的收獲期,現在進入到一個后人口紅利發展期,相應人口紅利動能一定會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全要素生產力的驅動。

傳統動能消失,包括這么幾個方面:第一,勞動年齡人口、經濟活動人口,都逐漸進入到負增長。第二,人力資本改善的速度放緩。第三,資本報酬遞減,因為你不再有無限供給的勞動力特征,所以你的資本報酬遞減速度會非常快的。第四,勞動力轉移帶來的資源重新配置效率會逐漸的消失。我們都說勞動力轉移,其實我們現在的農民工增量,不是從農業中轉移出的勞動力,因為這部分人都是40歲以上的人,他們不再轉移。真正轉移出來的人是農村初中和高中畢業生,也就是說161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這部分人2014年到達了峰值,從去年開始就是負增長,相應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大大的下降了。

從去年的數字看,我們農民工的新增速度只有0.4%,因此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同時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源泉就是資源重新配置效率也會衰弱。因此,創新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必須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一方面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因為我們體制性的障礙還存在,妨礙我們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配置,妨礙生產率提高,因此通過改革,還可以挖掘傳統的動能,還可以延長人口紅利。

另一方面,歸根結底,新的發展下必須轉化以全要素生產率的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全要素生產率怎么提高?因為過去有一個概念,大家認為創新,用新的技術,政府也就習慣于大手筆給企業補貼,甚至越俎代庖幫助他選擇什么樣的新技術、新行業,但是做完以后,我們發現,有的時候我們鼓勵的產業變成了產能過剩的行業,政府覺得無能為力,使不上勁。

其實我們應該說創新分兩個層次,第一是企業層次,是微觀層面,對他們來說,歸根結底是按照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變化選擇最有競爭力的技術和最有競爭力的生產方式,這部分應該是企業的產業行為,我們不能越俎代庖。第二是市場的選擇行為,或者說市場的選擇機制。歸根結底要保持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允許進入,也允許退出。

我們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到,生產率提高的一半,來自于企業的進入和退出,我們所說的創造性的破壞。因此,對政府來說,真正要做的是維護好創造性破壞的機制。總的來說,我們認為改革紅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財富的三大源泉:土地、勞動和創新,圍繞這三大源泉,所進行的改革和機制體制的建設,就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應該加以推進,它是我們金融發展,財富管理業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

(本文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速記整理,未經主講人審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永久性国产盗摄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