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文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條底線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02 錄入:王惠敏 ]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回歸到兩個關鍵問題,就是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確保人口大國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既然農業生產能力沒有問題,農產品不是生產不出來,而是賣不出去,有這么多的高庫存,可以像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樣,去庫存、減產能嗎?不能。作為全球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顯然農業就不能夠減產能,除了去庫存還要保證生產能力。因此一號文件明確要確保三條底線。

一、必須要確保農業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今年的一號文件,沒有像過去那樣強調糧食產量了,是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不是現在糧食都多得賣不完了,就可以放棄農業生產了嗎?中國的糧食供給可以完全交給市場嗎?假如像泰國那么小的國家,糧食生產能力出了問題,幾個農業國家擠出一點就可以養得活。而中國的糧食生產能力喪失的時候,十多億人口,誰來養活中國?這是這一條底線,也很糾結。為什么很糾結呢?不是說國外的農產品價格便宜,那不就從國外進口算了。問題沒有這么簡單。國外的農產品即使能夠養活中國,可一旦飯碗端在別人的手中,就必然受制于人。在全球競爭中,糧食、貨幣、石油成為了美國的三大經濟武器,這是公開的秘密。如貨幣,美國不斷地通過貶值和升值來影響世界經濟。如果人口大國中國的糧食供給主要依賴國外供給的話,不考慮國家安全,純市場角度,價格必然會只漲不跌。

二、必須要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政府出臺了不少強農惠農的政策,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種田了?因為沒有將政府要糧和農民增收統一起來,保障農業供給與增加農民收入未能實現一致。隨著種田收入與打工和種其他作物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政府在關注糧食安全,農民在關注種糧收益。如果種田不賺錢,如果其他的投入收益遠遠超出種田的收益,再蠢的人也不會去種了。今天農民追求的早已不是滿足于溫飽,而是如何發家致富。所以陳錫文最近有一個講話,說只要農業能夠賺錢,就會有人去種田,不要擔心沒人種田。同時,農民增收實際上是關系到一個農業的競爭力問題,有競爭力就能夠有利潤,有利潤農民就能夠增收。價格的形成要由市場的供求狀況來決定,但必須考慮到農民的收益。

三、必須要確保農村持續穩定

像我們湖南大米金屬含量超標問題,因為沒有地標品牌意識,湖南大米就是一個品牌,就是湖南大米,而實際上金屬含量超標是那些工業化城市周邊的耕地含量超標,絕大多數地方并不超標。現在湖南個別地方的大米出了問題,整個湖南大米都出了問題,怎么去鑒定呢?一旦形成市場風險波及全省,湖南農村就難以穩定了。所以,一方面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一方面要確保農村穩定。

現在的改革為什么難以推動?出臺不少的政策大多寫在紙上,沒有紅利,基層和農民得不到好處,自然不會有積極性。特別是增加基層的成本、農民的成本,改革就更加沒有積極性了,這樣的改革被稱為以文件落實文件的“自娛自樂”。我到一個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地方調研,發現農民市民化改革上報的材料很好,就是改革前和改革后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呢?改革試點要求建立農民市民化成本分攤機制,怎么分攤,一直沒有界定央地各級的成本分攤比例,縣政府承擔多少,市政府承擔多少,省政府承擔多少,中央政府承擔多少,沒有明確。而農業大縣本身就靠中央轉移支付來養活自己,作為縣政府和農民,都沒有這個能力來分攤。這樣的改革如果強行推進,農村怎么穩定?

(作者于2017年3月在某省舉辦的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點工作會上,作“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專題講座,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錄音進行整理,本文節選自專題講座的整理文本,題目為編者所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論道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亚洲精品精品一线久久 | 亚洲精品一级a级精精彩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亚洲日本 | 日韩精品a√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