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3月7日在黑龍江代表團的講話讓我們如沐春風,我們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尋找機遇、打造亮點、拓展優勢。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轉方式、調結構,提升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把優勢調強,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以建設億畝高標準生態農田為抓手,建設優質水稻產業帶,建設高蛋白、高油脂非轉基因大豆和高淀粉馬鈴薯、強筋小麥產業帶,建設食用菌、山特產品等林下經濟作物產業帶,復制推廣“鴨稻”“蟹稻”“森林豬”“森林雞”等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模式,培育一批在全國響當當、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品牌,滿足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和實物總量均居全國前列。
把產業調大,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圍繞玉米去產能、去庫存,擴大飼用玉米、青貯玉米和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飼料種植,強力拉動“兩牛一豬一禽”發展,加快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糧倉+肉庫+奶罐”,力爭建成全國最重要的高品質畜產品強省。
把效益調高,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產加銷一條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解決農業“量大鏈短、種強銷弱、質優價不優”等問題;培育壯大北大荒等本土企業,引進國內外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率和附加值;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引導建立農民+合作社+農業股份公司等產業化合作聯盟,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強化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加快“互聯網+農業”新型業態發展,帶動農民既要“種得好”,也能“銷得好”,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記者鄭少忠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6年03月0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