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推出供給側改革,給我國轉型期經濟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針,在促進經濟轉型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然而,供給側改革不僅適應城市經濟的需求,也契合了當前農村改革的實際,尤其是脫貧攻堅中顯示了活力,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充分享受了改革的紅利。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市場,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基礎設施落后,住房條件差,教育醫療個人負擔較重,投資嚴重不足,是群眾增收致富的瓶頸。然而四川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整合國家扶貧政策和資金,投入財政資金,創新分別設立教育、醫療救濟基金,發揮金融部門的優勢,設立小額貸款擔保風險資金,撬動農村有效投資,改變了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如在涼山地區實行的危房改造中,以較小的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110億元,在改善交通、住房等條件的同時,為當地農產品進城、工業產品下鄉創造了條件。
農村供給側改革要擊中投資不足、消費不旺這個關鍵點,對接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支持,捆綁使用好各類扶貧資金,切實加大老、少、邊、窮地區的項目建設的投入,發揮群眾的主力軍作用,著力提升交通、水利、住房、教育醫療設施的條件,培育適合當地、適合市場的新興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以其自身造血功能的增強,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時,增強其對工業產品、教育投資、個人醫療的消費水平,促進城鄉共融發展,增強農村發展的合力。
在農村如何推進共給側改革,實現城鄉共融發展,應是各級農村干部思考的課題?要以慢不得,等不起的緊迫感,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激活農村發展的動力,助力脫貧攻堅。(山夫)
作者地址:四川省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