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東省青島市福滿地糧蔬合作社為例
青島福滿地糧蔬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位于山東省平度市尚家上觀村工業園,2010年4月注冊成立,現為國家示范社。從最初的5人發起、注冊資金28萬元,到2015年底實有工商登記社員330人、未進行工商登記社員1600余人(涉及6個鎮和街道辦事處)、注冊資金300萬元、固定資產300萬元、經營收入超過3000萬元,6年間合作社發展實現了跨越式飛躍。
但自2015年以來,伴隨糧食收購價格低迷帶來的經營不景氣,合作社發展承受著“成本難降、短板難補、庫存難去”的壓力。事實上,早在這一波糧食價格下降前,合作社理事長李明東已有所預見,并試圖通過主動作為順應農業發展新常態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趨勢,“不調整種植結構、不轉變經營方式,收益很難有保障,合作社很難健康持續發展。”時下,政商學三界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路徑的認同,較為趨同的觀點集中在應主要圍繞“降成本、補短板、去庫存”三大領域。合作社自我經營行為的調整,恰恰體現了這一思路。
降成本:入股生物肥公司
合作社成立初,曾流轉3000畝土地種植糧食,盡管有種糧補貼,但經營規模過大致畝產收益有限,在糧價很難提高的現實壓力下,“降成本”成了必須做好的必答題。種糧成本構成中,化肥是最具“投入─產出彈性”的要素之一,高效的化肥不僅投入少、產出也質優價高。然而,高效化肥售價普遍較一般化肥價格高出一大截。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效控制生產成本,2015年合作社果斷出資100萬元入股安丘綠旺達生物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以生產優質有機肥為主營業務的成長型農資企業,企業在農業部備案,正處品牌創建期,提供質優價適的生物肥是其業務拓展的重點,合作社果斷抓住機遇,成為股東。通過入股該公司,合作社在要素供應上實現了兩個保證:一是以股東身份獲得化肥需求的優先供應權,二是以成本價格獲得較普通化肥價格更低的優質肥。合作社行為不僅有效降低了化肥價格成本(單價),同等用量的更多產出,實際上也降低了單位產出的用量成本。這一行為屬于“物理投入”的降成本。
事實上,為有效“降成本”,合作社在“化學投入”降成本上也進行了大膽嘗試。2014年合作社投資100萬元入股壽光清源奧農肥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料的企業,其顆粒水中肥肥效突出并獲得有機認證,企業年產肥料1400噸,能夠滿足合作社社員及帶動農戶的需求。由于顆粒水中肥具有用量準、易吸收、功效足等優點,使用時不僅不會造成浪費,吸收效力較固態肥更充分,配合水肥一體化使用,同等用量不僅節省雇工,更出色的吸收也使得單位產出用量更為節省,這同樣為“降成本”做出了貢獻。
補短板:建冷庫、樹品牌
合作社自成立起,就定位于標準化生產。使用高效優質肥、規范操作流程使得合作社產品質量有保證,但“質優價不優”的困擾一度使得合作社經營面臨挑戰。一方面,時而發生的簽約方不履約行為使得訂單產品成為多余的“庫存”,為不耽誤資金回流和社員收入,很多產品不得不折價銷售;另一方面,反季上市的同質產品,盡管質量難以媲美合作社產品,但更高的價格使得收入不菲。然而,解決反季銷售需要更多、更先進的冷庫,而合作社一直以來沒有自己的冷庫,這成為制約合作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短板。經過一番調查,合作社發現“反季銷售”和“提前銷售”可有效解決這類問題。為此,合作社痛下決心,籌資近200萬元建設高標準恒溫冷庫。據不完全測算,扣除冷庫折舊成本后,僅反季和提前銷售一項,就可為農產品溢價100%~120%。
此外,樹立品牌也是補齊合作社經營短板的另一舉措。多年的“質優價不優”問題使得合作社不斷認識到,品牌才是實現產品溢價的核心要素,只有強大品牌效應才能帶來持續和有保障的豐厚收入,這在當前糧價下跌階段尤為凸顯。為此,合作社先后注冊了“福家福”綠色食品商標和“龍康富緣”有機產品認證商標,品牌覆蓋蔬菜、水果、糧食、食品等大類。所有產品實行嚴格篩選、分揀、初加工,確保品質和質量。僅銷售品牌農產品一項,使產品平均溢價超過100%,有效補齊了品牌經營這塊短板。
去庫存:建加工廠、促銷過剩產能
伴隨合作社業務不斷擴大,產能過剩問題逐漸顯現。特別是出現訂貨方無故退貨、無力付款等情況下,過剩產能如何處置一度困擾著合作社。滯銷產品不僅質量難以保證,更低的價格也影響社員收入,對合作社健康發展形成掣肘。為解決該問題,合作社決定建立農產品加工廠,對不同農產品實行分類加工。對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鑒于其“季節性”和“鮮食性”的較高售價,僅對其進行保鮮、防污和分裝等“粗”加工,嚴格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對滯銷農產品和非品牌農產品,鑒于其鮮食價格不具優勢,對其進行適當的“精深”加工,延長其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合作社行為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去庫存”的改革思路。
不僅建加工廠可以緩解滯銷帶來的庫存壓力、保證甚至可能增加社員收益,與有實力企業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同樣也能為“去庫存”另辟蹊徑。2015年,合作社土豆銷售一度遭遇困難,“優質不優價”不僅使得社員增收乏力,資金回籠周期也被大大延長,高品質土豆難以實現與其質量相符的價格,甚至因為沒有冷庫,不得不粗放管護,發霉變質、品相變差等問題更使得售價不斷下跌。眼見社員收益難以保障、合作社經營面臨考驗,合作社理事會通過邀請多家廠商考察、給廠家送檢產品等努力,以略低于2015年市場售價(2016年后隨行就市)與上海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成功簽訂長期訂單,解決了因“優質不優價”造成的庫存堆積難題。同時也為產品銷路提供了穩定保證。
時下,為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各級政府不同程度地以工程項目、資金整合、政策改革為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誠然,政府主動作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設了制度環境,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體自我調整提供了引導與幫助。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與否及效應發揮大小更離不開經營主體的主動作為和政策環境創設下的因勢利導。青島福滿地糧蔬專業合作社經營行為的一系列自我調整恰恰體現了主體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睿智降成本、著力補短板、敏銳去庫存”,合作社經營發展因而也總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作者單位:尚旭東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 張祚本 農業部信息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