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戶信用問題,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深入學習研究,形成了一套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評估而產生信用的體系;針對貸款可能產生的違約風險,“京農貸”在授信之后,繼續幫助農民做養殖管理,并把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融合進來;針對農戶生產過程中,農貸有時閑置卻仍需償還貸款利息的現狀,數據化“京農貸”可以把飼料的用量精確到天、到克,并據此匹配貸款資金。
金融機構各類金融產品創新層出不窮;說起創新產品支持“三農”,一些金融機構高管也總是拿著靚麗的數據滔滔不絕……
緣何農戶“融資難”問題依然未解?
對于一些涉農金融機構而言,有些產品創新,屬“銀樣蠟槍頭”,好看不中用;有些產品創新是“新瓶裝舊酒”,本質沒有變……這其中,最根本原因是,金融機構一方面對缺乏有效抵質押物和征信記錄的農戶,從防控風險的角度出發,不敢放貸;另一方面,從管理成本角度出發,感覺發放給農戶的單筆貸款數額低,管理成本高,不愿放貸。還有的是因為缺乏技術手段,沒有能力放貸。不管什么情形,根子在于,銀行總是從銀行視角考慮問題,沒有深入農村,了解農戶,幫助農戶,共生共贏。
農戶“融資難”問題,真的無解?或許,京東金融——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自身實踐,用其創新的“京農貸”告訴人們,情況不是這樣的。
“京農貸”能創造什么奇跡?如果說京農貸1.0版本,是以無抵押、低利息、放貸快等特點,解決了農戶在農資采購、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中的融資難問題的話,那么,京農貸迭代為2.0版本,就真正切中了農戶貸款中的“痛點”和“難點”,使得以往傳統金融機構眼中的所有“不能”,都變成了“可能”或“能夠”。
“京農貸”跟涉農金融機構創新的產品一樣,目標都是為解決農戶“融資難”問題。不過,與傳統金融機構創新的金融產品不同,“京農貸”利用京東科技優勢,從三個維度解決了農戶融資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
第一個維度是,針對農戶信用問題,“京農貸”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以資產抵押產生信用的思路,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深入學習研究,形成了一套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評估而產生信用的體系,并將其用到養殖貸的實踐中。以農業生產過程的數據化模型為基礎,代入歷史生產數據,對未來生產結果做出預測,再以預測的統計學結果產生信用。換句話說,農民信用的產生是對農業生產過程量化分析的結果。
第二個維度是,針對貸款可能產生的違約風險,“京農貸”在授信之后,繼續幫助農民做養殖管理,并把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融合進來,包括為養殖戶提供免費的云端養殖管理系統、監控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幫助養殖戶建立一套集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和資金流管理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養殖管理體系,實現養殖技術的升級,促進養殖的集約化、規模化。“我們幫農民搞好養殖管理;養殖管好了,養殖就能成功;養殖成功了,農民就能賺錢;農民賺了錢,就能還錢。”京東農村金融數據農貸負責人王瑞說,“這就是數據化京農貸的核心理念。”
第三個維度是,針對農戶生產過程中,農貸有時閑置卻仍需償還貸款利息的現狀,數據化“京農貸”可以把飼料的用量精確到天、到克,并據此匹配貸款資金,其結果是農民只會為養殖中實際使用到的資金支付利息,不會為任何一分閑置資金支付任何利息。
三個維度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對農戶貸款望而生畏的“難點”和“痛點”。“京農貸”目前雖然僅在養殖領域進行嘗試,但給予傳統金融機構的啟迪是巨大的。
首先,它告訴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發展如此迅速,以至于隨著新技術的運用和融合,原先難解的“死結”,都可以一一破解,解決農戶“融資難”問題,并非無計可施。比如,農戶信用問題,一般涉農金融機構能做到的也就是看看農戶家有幾間房、養了幾頭豬、幾只羊等,然后創新諸如活體質押貸款或者農房抵押貸款等產品,以解決農戶貸款抵質押難問題,轉來轉去,還是在抵質押物上打主意,典型的銀行思路。像“京農貸”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量化分析”來評估農戶信用,不能不說京東不僅在農戶貸款上下了很大工夫、做足了功課,而且對中國農村養殖業也有著深入的洞察和理解,對中國農民懷有深深的人文關懷,對服務“三農”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如果傳統金融機構能用京東金融的思維和眼光去思考和觀察“三農”,農戶“融資難”怎么會沒有解決之道?
其次,它告訴傳統金融機構,真正能化解農戶貸款違約風險的,不是在家里制定什么規章制度,或者一見形勢不好,趕緊提前收貸,而是要學會如何幫助農戶提高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幫助農戶賺錢。農戶賺錢了,怎么可能不還錢,又怎么可能出現違約風險?
再次,它告訴傳統金融機構,不要總是想著從農戶那里賺錢,而是要學會如何幫助農戶省錢。如果每個金融機構創新的金融產品,都能像“京農貸”一樣,不讓農戶“為任何一分閑置資金支付任何利息”,那將不僅會大大減輕農戶的償貸負擔,幫助更多貧困地區農戶脫貧致富,也可以大大降低農戶貸款產生不良的可能,讓銀行愿貸敢貸,這對提升農業競爭力、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民收入,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京農貸”沒有誕生在傳統金融機構,而是由互聯網金融公司一手打造,這不僅說明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眼光獨到、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善于從解決金融業“難點”和“痛點”中尋找或創造商業機會,而且通過打通“任督二脈”,在改善農戶融資環境、化解農戶“融資難”的同時,也在沖擊傳統金融業的生存格局,并將對農村金融的未來產生顛覆性影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2017-06-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