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琦等:農業走出去投融資渠道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 作者:王琦?尹燕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26 錄入:實習編輯 ]

根據商務部統計,2004-2015年間,中國農林牧副漁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從8.34億美元增長到114.8億美元,年均增長26.9%;同期中國農林牧副漁對外投資流量從2.89億美元增長到25.7億美元,年均增長22.2%。在擴大農業對外投資格局的進程中,境外農業投資需要多樣化的投資工具和更穩妥的風險管理手段。農業項目本身具有弱質性特點,企業出資能力有限,可抵押擔保的優質資產較少,從農業特殊性和應對國際競爭、規避境外投資風險的角度,傳統銀行信貸類農業走出去支持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涉農企業對境外資本運作缺乏足夠的應對經驗,商業銀行的逐利驅動難以在短期內給農業企業足夠支持,因此,農業走出去亟需政策性金融服務以及基金股權投資的引導。有鑒于此,本文對現有的農業走出去投融資渠道進行梳理,重點關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以及綜合性、區域性基金的基本情況、支持領域、投資方式等,歸納金融支持農業走出去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期為相關部門和機構提供參考,更好地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支撐服務農業企業走出去。

一、政策性銀行支持農業走出去

(一)國家開發銀行

自2000年中央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簡稱開行)配合國家經濟外交政策,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融資融智推動農業對外合作。2011年,農業部與開行在北京簽署規劃合作備忘錄;2012年,雙方簽署《共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合作協議》及《開發性金融支持我國農業國際合作協議》。截至2016年10月,開行累計支持了400余個農業對外合作和農業走出去項目,發放貸款200億美元,貸款余額79.6億美元,貸款項目涉及大豆、棉花、橡膠、棕櫚等行業。開行目前提供給農業企業的融資項目包括:一是項目融資,以農業產業化項目為重點,通過貸款、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貿易及農資農機服務等全產業鏈建設。二是公司融資模式,通過簽署合作協議等方式,為開展農業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公司授信,培育和扶持我國的國際大糧商和大農商。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運用“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金融工具及服務。建設內容包括農業產業鏈建設,以控制農產品貨源為目的的倉儲物流建設以及參控股國際糧商的并購類項目合作。三是外國政府平臺融資,主要以合作國指定平臺公司或農業產業類公司為支持主體,采用中長期貸款方式,支持由中資企業提供設備或負責承建的農業基礎類項目建設。以及在政府合作框架下,采用轉貸款的方式支持項目建設。

(二)中國進出口銀行

2008年,農業部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簡稱口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次年啟動項目推薦工作。至2015年底,農業部累計向口行推薦五批貸款項目共計416個、778.98億元,口行批貸項目89個、233.75億元,項目覆蓋52個國家和地區。口行支持涉農企業兼并重組,農業進出口體系和農業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農產品加工業和遠洋漁業發展,提高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水平。金融服務產品主要涉及出口信貸、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貸款、出口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境外投資貸款、援外優惠貸款等。口行以保本微利為原則,貸款比例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的80%。

(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于2015年成立,次年1月正式運營,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初步繳納資金500億美元,中國占50%。亞投行初始成員國有57個,初期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能源、交通、農村發展、城市發展和物流。2016年,亞投行全年共計為7個亞洲發展中國家的9個項目提供了17.27億美元貸款,撬動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17.27億美元,尚無直接對農業領域投資項目,項目多為基礎設施改造,對農業投資可產生間接影響。作為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亞投行重點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貸款、股權投資以及提供擔保等方式為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二、政策性基金支持農業走出去

(一)綜合性基金

1.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

2015年財政部和中投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了“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有限合伙)”。

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身負開展海外投資、獲取長期風險調整回報的使命,是唯一聚焦海外農業項目的政策性基金。基金投資領域涵蓋農林牧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生產資料和機械、技術研發、農產品貿易、銷售等,投資方式以長期股權、股權相關投資為主。項目需獲得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的審核批準。單個項目投資規模不低于3000萬美元,上限為基金總規模的20%,基金占項目總投資額的比例不高于30%,內部收益率預期不低于4.5%。目前的海外農業項目組合涵蓋國際糧商、農業種植和畜牧業等領域。

絲路基金

絲路基金于2014年12月成立,是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投資對象面向全球范圍的所有項目,重點致力于“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經貿合作和雙多邊互聯互通提供融資支持。主要關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發展、金融合作等領域。絲路基金投資門檻較高,據了解,已投資項目的規模基本在1億元以上,運用股權、債券、基金、貸款等多種方式提供投融資服務,也與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金融機構等發起設立共同投資基金,進行資產委托管理、對外委托投資等。

(二)區域性基金

1.中非發展基金

中非發展基金是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而設立的專項資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和第一支專注于對非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中非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面向非洲的項目,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制造業等領域。二是項目必須有中資企業參與,或是與基金聯合成為控股方。三是基金在項目股本金中占股需控制在20%-40%,每個項目的投資規模不低于500萬美元。中非基金對涉農項目投資約4億美元,投資過17個農業項目,具體涉及經濟作物、橡膠等戰略物資種植等領域。

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

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

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由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上合組織元首峰會上宣布啟動籌建,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共同發起,是接受政府指導、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50億美元,分三期實施,首期10億美元。目標行業包括農業開發、物流、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等。基金主要投資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并逐步將投資地域擴展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域內國家。基金單筆項目投資金額為2000萬至1.5億美元,年化投資收益率預期不低于12%。基金主要采取股權和準股權投資等方式為歐亞地區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鼓勵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中拉合作基金

中拉合作基金由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7月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宣布啟動,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發起,總規模100億美元。重點投資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并將適當向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延伸。基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聯合融資基金”,中方出資20億美元,委托美洲開發銀行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教育、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二是“股權投資基金”,中方出資30億美元,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負責實施,主要投資于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制造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等六大領域。基金投資形式包括股權投資、可轉債和過橋投資,投資方向將遵循我國對拉美投資合作國別產業的導向政策,為保證經濟可持續,有效把控項目風險,基金的目標內部收益率(IRR)設定為12%-15%,且單個項目投資額界于1500萬美元至1億美元,投資規模不超過基金首期規模的15%。

中拉產能合作基金

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于2015年9月設立,由外匯局、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出資,總規模300億美元,定位為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該基金于2015年12月完成了首單投放,為三峽集團巴西公司的伊利亞和朱比亞兩座水電站30年特許運營權項目提供了6億美元的項目出資。農業是中拉產能合作基金重點投資的領域。對于符合遴選標準的項目,可以由境內外企業、金融機構發起,也可以由國際或地區性開發機構發起。

此外,還有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和中國—加拿大自然資源投資合作基金。前者重點投資于有穩定現金流的并購投資項目以及有增長潛力的綠地投資項目,主要為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的項目。后者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起設立,主要投資北美地區能源資源領域。

QQ截圖20170726113727.jpg

三、農業走出去投融資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企業投資規模較小,達不到投融資最低門檻。

受起步較晚、自身實力弱等因素制約,我國農業走出去企業對外投資規模普遍較小,農業對外投資存量僅占全行業對外投資存量的1%左右。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對外農業投資額超過3000萬美元的企業65個,1500-3000萬美元的企業67個,合計占我國農業走出去企業總數的17.3%。銀行和基金設置的投融資門檻較高,中拉合作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的單個項目最低投資額均超過1500萬美元,意味著超過80%的農業企業被金融資本拒之門外。

(二)項目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金融機構投融資審核傾向性明顯。

農業生產經營具有自然和市場雙重屬性,產業鏈條長、易受自然環境、市場需求、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是投資風險較高的行業之一。特別在境外缺少有效擔保,面臨較大的國際市場風險,獲取貸款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銀行和基金在項目考察階段具有一定傾向性。農業項目大部分是為配合國家戰略且保本微利,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更易與國有企業乃至轉向農業項目的非農企業合作。據統計,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34家國有企業(含中央企業)累計對外農業投資65.76億美元,與576家民營企業累計投資額相當。

(三)金融機構預期的內部收益率較高,企業資金使用成本高壓力大。

不論是以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為代表的主權財富基金還是市場化運作的股權投資基金,良好的資金回報都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多數金融機構都要求項目要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穩定的現金流、較好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收益率。中拉合作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的內部收益率高達12%以上,對于大多數要從基礎設施做起的農業企業而言,資金申請難度大,資金使用成本高,資金鏈可持續運轉壓力大。

(四)政銀企主體間信息不對稱,資金資源利用效率整體偏低。

企業需要政策性資金支持,銀行基金尋求優質投資項目實現投資回報,政府希望依托金融杠桿為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公共服務。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企業申請資金難,銀行找到好項目難,政府的平臺紐帶作用發揮不充分。以農業部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推薦貸款而言,農業部累計推薦五批貸款項目共計416個(778.98億元),口行批貸項目89個(共233.75億元),其中涉農境外投資貸款項目獲貸約25億元,僅占獲貸資金的10.71%。這些獲農業部推薦的項目已從產業導向上篩選了一輪,否則獲貸比例將更低,如企業單獨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則更大。同時,各銀行和基金之間競爭激烈,沒有將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效應,需要加強協調配合。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較為全面地梳理了現有農業走出去投融資渠道的基本情況、支持領域、投資方式等,并結合企業對外農業投資實際情況歸納出金融支持農業走出去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發現,企業可利用的投融資渠道較多,有政策性銀行,也有綜合性、區域性基金;有國內金融機構,也有跨區域多邊銀行和基金。總體看,農業雖然在各銀行和基金重點支持的投資領域范圍內,但受產業弱質性、市場化程度低等諸多因素局限,并沒有達到銀行和基金設置的準入門檻。專門根據農業投資項目特點設計開發的金融產品較少,不足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有鑒于此,本文嘗試性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期為相關部門和機構提供參考,更好地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支撐服務農業企業走出去。

針對農業企業基礎差、實力弱等問題,應鼓勵企業積極尋求財政資金支持。針對投融資門檻和預期收益率雙高問題,應鼓勵金融機構利用已有自營貸款、援外優惠貸款及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等業務品種,并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完善金融服務,為農業走出去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針對境外農業項目經營風險大、金融機構投融資顧慮多等問題,應鼓勵保險機構研究開發適用于農業走出去企業風險需求的產品,增設農業走出去政策和商業險種,積極探索創新境外保險項目承保、理賠、防災減損等服務方式。針對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建議加快建立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針對企業面臨的境外投資基礎設施差、前期投入大等問題,建議借助援外資金支持農業援外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支持產品加工、倉儲和物流等,以全產業鏈援助的形式夯實企業境外項目開發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 2017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中国少妇性爱视频免费的 | 中文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