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躍武:空心化鄉村的全域旅游應對

[ 作者:朱躍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04 錄入:吳玲香 ]

——以慶元縣東部鄉村為例

在城市文明的強勢進攻之下,鄉村不斷失守,空心化正成為廣大鄉村,尤其是交通不便的鄉村或萎縮或衰落的主要打擊力,在全國已成常態,極大影響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影響鄉村文化的傳承,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制約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

一直以來,鄉村得空心化基本上是任其發展,無能為力。其實,面對鄉村空心化的一籌莫展,主要是由于各界仍然從工業文明的角度去看待鄉村,從而得出種種所謂的鄉村劣勢。實際上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基于旅游視角看待鄉村,尤其是空心化鄉村,反而可能成為空心化鄉村復興和崛起的重要機遇。筆者根據浙江省慶元縣實地考察的體會,談談全域旅游角度下空心化鄉村的振興對策。

一、當今中國鄉村空心化代表——慶元縣東部鄉村

本文的慶元縣東部鄉村地區包括荷地鎮、百山祖鎮、舉水鄉、賢良鎮、左溪鎮等十個鄉鎮約950平方公里,近年來,整個東部區域人口、產業、文化都處在衰退之中,而且衰退的比較徹底,幾乎停滯,看不到發展的星星之火,這在東部沿海地區并不多見,主要呈現以下態勢:

(1)人口設施: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青壯年和知識群體,該區域的人口從7萬多下降到不足2萬人,降幅之大,比較罕見。由此伴隨著鄉村設施的閑置浪費,特別是鄉村老屋、文化場館、縣鄉公路等。

(2)生態環境:隨著人口減少,生態壓力不斷減輕,除了省級公路拓寬改造之外,基本沒有伐木掘土的現象,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承載力正在恢復。

(3)經濟產業:人口的減少、需求的降低,讓鄉村產業的發展越發沒有動力,除了旅游鄉鎮舉水鄉有初級的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和旅游商業外,其他的鄉鎮基本是滿足本地人的鄉村零售業、生活服務業、自給型種養殖業,現代工業經濟基本沒有,經濟低活性、產業空心化又加劇了人口的外流。

(4)鄉村文化:年輕人的減少,中老年群體比重的上升,給鄉村小文化帶來良好的存留機遇,比如荷地鎮和五大堡鄉的老民居,但是鄉村文化的衰落和滅失是不可避免,雖然月山村的鄉村文化旅游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鄉村文化的挖掘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不被看好。

二、慶云東部鄉村旅游化復興探索

東部鄉村是慶元的山水源頭,鄉愁重地。在全縣具有自然和人文雙生態高地的價值,具有全縣乃至省際的生態涵養和發展支撐的功能。雖然從工業經濟的角度看待空心化鄉村,這里乏善可陳,一籌莫展,但從旅游經濟,即全域旅游的角度看空心化鄉村,可是別有洞天,柳暗花明。慶元縣東部空心化鄉村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旅游化振興。

(1)區劃調整和空間重構。

考慮到包括百山祖、巾子峰在內的百山祖國際避暑養生公園的完整打造,以及與慶元縣城的鏈接,建議將五大堡鄉北部劃給百山祖鎮,余下部分與其他八鄉鎮捆綁一體打造成副縣級的國家旅居創新試驗區,探索旅游發展背景下改革現有行政區劃,進而分成蘭溪橋省級度假區(區劃后的五大堡鄉)、山水娛樂休閑區(賢良鎮、張村鄉)、民俗文化體驗區(舉水鄉、淤頭鄉、龍溪鄉)、高山鄉憶旅居區(荷地鎮、江根鄉、左溪鎮、官塘鄉)三個鄉級單位。原有的鄉鎮打造成旅游型非建制特色村鎮,提供特色吃住行服務、旅游體驗活動和社會治理功能,并與方圓一公里內的景區景點整合打造,共同構成旅居鄉村試驗區的骨架,最終形成點塊狀旅游目的地體系,變成一個大景區。

(2)古今交通設施的旅游化。

區域內省道車輛較少、路況較好、景觀原生,建議打造成為海西最美省道。其他縣鄉公路車輛極少,崎嶇陡峭,蜿蜒起伏,適合自駕騎行,還有以前的道班用房可以改造成沿線游服驛站。另外該區域山高路遠,遺留了很多的野趣橫生的山徑古道,也應梳理修繕,提供徒步探險文化探秘的產品和空間。

(3)生產生活空間的居游化。

隨著東部鄉村人口減少,田地和房舍的空置,可以通過旅游發展盤活房、地、林、水,實現功能復興,如荷地鎮的沿街老屋可以改造成旅游住宿、餐飲、商業等接待性用房,一部分可用改善本地鄉民的居住和生活,增加鄉鎮辦公用房,完善文化需求、生產支持、行政服務等功能。五大堡鄉公路沿線的一些半荒廢農田可以通過有機農業生產,營造景觀,實現農田功能的更新提升。

(4)部分鄉村小資源景觀化。

慶元東部山區分布了許多古宅老廟、廊橋古建、亭臺碑坊、古道土徑等旅游價值不高的鄉村小資源可以保護修復,提升顏值,尤其是慶元是“中國廊橋之鄉”,境內廊橋眾多、價值很高,由于是文保單位,難以旅游開發,其旅游價值更多體現在景觀上,它們與山水林木、田壟溝渠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鄉村大景觀,讓鄉人目瞪口呆、游人目不暇接,同時較大的景觀節點也是重要的游憩驛站節點。

(5)鄉村文化民俗的產品化

慶元自古山高路遠,交通極其不便,東部鄉村更甚,鄉村文化民俗保存非常完整,旅游的發展為鄉村文化民俗的保護利用提供了機遇,尤其是鄉鎮地名充滿了耕讀和禮儀的內涵,可以充分挖掘。比如結合國人的水意識,可以舉水鄉的“舉水”為依據策劃“舉水禮”,豐富現有月山村鄉村旅游業態,增加吸引和競爭力。再如百山祖是浙江第二高峰,與龍泉市的鳳陽山合稱為“浙閩之巔”,在我國傳統文中,山有山神,必定有山神祭祀,可策劃容文化和玩樂與一體的“百山祖祭”。需要強調的是必須要本人地和外地人一起才可能做好鄉村文化民俗的產品化工作。

三、空心化鄉村全域旅游對策——“重、新、再、生”

全域旅游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理念和模式,雖然存在爭論和分歧,但是旅游外延不斷擴展、內涵逐漸提升,特別是價值日益彰顯,我們不能忽視旅游在鄉村復興中的重大作用和美好未來。因此,基于慶元東部空心化鄉村區域的旅游化復興設想,嘗試提出空心化鄉村在全域旅游時代復興的以下對策。

(1)“重”評價

傳統旅游資源觀下,絕大多數的鄉村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雖然鄉村文化各有特色,但是面對觀光旅游需求,基本是看看熱鬧,拍拍照片,吃農家飯、買農產品。然而,全域旅游背景下,空心化鄉村旅游資源的鄉村性反而會強烈有味,除了通常認知的點狀文物古跡和整體山清水秀外,還有勞作空間、工具、設施、技術、農作物、家禽家畜等生產資源;居住空間、生活習慣、精神空間、朝拜祭祀、婚喪嫁娶、中醫中藥、節會節事等生活資源;傳統口頭文學及其載體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藝術資源;村規民約、禮義廉恥等秩序資源,此外連片的鄉村區域還有鄉村氛圍資源,這是容易被忽視,也是十分有價值的大型資源,有助于高層次旅游感受感悟活動的形成,特別有利于全域鄉村旅居空間和休閑活動的開發。

(2)“新”組合

面對新需求,需要新組合利用新資源,從而煥發新生機實現新價值。

一是區劃調整和空間重構。因旅游發展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屢見不鮮,最近案例就是年初廬山市的成立正是適應廬山旅游整體治理,全域推進的需要。對鄉村旅游而言,大多數空心化嚴重的鄉村在工業思路下形成的行政區劃在空心化面前,已經證明現有行政區劃價值正在稀釋弱化,必須探索適應旅游主導發展的行政區劃和治理組織。

二是機構人員重組和治理方式創新。以GDP和工業發展為導向的機構人員安排與以產品服務、和諧共享為目標的全域旅游是不相吻合的,未來要從生態和人文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旅游運營、社會進步與福祉保障等方面去設立機構,尤其要深度調整現有的人才結構,形成包括鄉村人、觀光客、旅居者、旅游業者等在內的旅游型鄉村治理新格局。

三是景點景區適度合并。經過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鄉村區域分布了大大小小,數以百萬計的鄉村旅游景點和景區,它們各自為政,同質競爭,大多數處境較艱難,前景黯淡。全域旅游背景下,需要推動資源的適度整合,讓小景區小景點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突顯專長,合力發展,形成有競爭力,綜合發展的大景區。

四是去工業化評價體系。從發展規律上看旅游與工業差異性極大,工業發展極度重視產量、規模、利潤、集聚等評價因子,而旅游除強調經濟因素外,還非常重視環境、文化、扶貧、外交等價值,若把在推動工業化中形成的評價標準套用到旅游發展評價中,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對旅游發展的積極意義十分有限,局部甚至是有害的。空心化的鄉村區域與工業區域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必須抵制工業評價標準的干擾,創新旅游評價體系。

(3)“再”利用

全域旅游視角下,空心化鄉村的各種閑置資源基本都可以重新上崗,成為開發對象,通過發展鄉村旅居度假再次活化利用這些閑置資源,并實現增值。

一是荒廢農地空間的綜合性利用。一是退耕還林,涵養水源,強化生態功能,同時結合地形公園、坡地景觀,提升鄉村顏值。二是以旅游視角恢復傳統農業生產,發展特色農業共生系統,以此保護傳統農作文化。三是從事生態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通過旅游實現附加值。四是部分農地空間結合農作農事開展民俗體驗。

二是空置農居房產的增值性利用。空心化鄉村空置的房舍、學校和行政用房,除一部分用于改善居住條件外,剩余的應作為服務性用房,進入商業運營,實現增值。一是鄉村旅游住宿,改造為民宿、客棧,發展鄉村旅居度假;二是改造成鄉村文化展示、旅游體驗空間;三是植入鄉村的時尚和藝術文化活動空間,如室內文體演藝,藝術創作等。

三是荒廢交通設施的游憩化利用。鄉村在空心化之前,進行了不少的交通建設,隨著空心化加重,交通設施的使用和維護不斷減少,并與歷史形成的古道山徑、機耕土路同處于半荒廢,甚至完全荒廢的狀態,基于戶外活動的興起,這些交通設施與自駕、徒步、騎行等有了很好的融合點,一些點狀的道班、亭驛還可以改造為特色驛站。

四是留守人員變身旅游服務業者。空心化鄉村的留守人員除了傳統農業外,基本無其他就業,這又加劇了鄉村的空心化。鄉村旅游通過就業實現增收,可有效吸收體力和知識儲備較差,但鄉村味原真的留守人員參與旅游服務業,實現留守人員的積極生活。

(4)“生”創意

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需要充分的創意創新,空心化鄉村各種事物的空心、閑置和自由狀態讓很多的創意有了更好的實施條件和更多的實現可能。一是改變存在空間,如農作物可以上墻上屋頂,種出別樣風情,不再永遠“積極向上”,還有一些石質、木質的器具可以嵌入墻體和地面,既是保護更是別樣的裝飾。二是改變原有用途,特別是容器狀的物品,如槽、罐、缸,甚至破船,可以種植花草,養殖魚蝦。還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的房屋可以變身鄉村建筑文化展示,是生動的“平立剖”教材。三是“曲解”名稱內涵,比如鄉村地名往往蘊含著鄉人的愿望和期待,可以延伸地名的嘉字吉語創意打造成鄉村旅游活動,如含“水”的地名,可以創意策劃成水娛樂、水禮儀之類的活動。四是動員部分留守人員把傳說故事改編成演出,而不是僅僅通過壁畫浮雕的形式展示。其實空心化鄉村的空間、形態、質地、元素等要素較完整呈現,豐富多彩,擁有無限的創意創新可能,只要更新思路,一定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游點想法(微信公眾號)2017-03-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八a级在线观看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