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許偉明:鄉村振興的邏輯

[ 作者:許偉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06 錄入:王惠敏 ]

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中國在城市里長期居住的人比在農村居住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趨勢將會持續下去。上一個五年,中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人口轉移成為城鎮居民。

但快速城鎮化的同時,很多鄉村卻處在衰退的通道里。中國仍然有5億以上的農民生活在鄉村地區。面積廣闊、人口規模龐大,鄉村在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一直占據重要的位置。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作為“短板”的鄉村,需要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到鄉村振興,都是中國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的鄉村發展戰略。而“鄉村振興”代表了中國對鄉村發展階段的新判斷、新表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戰略、新目標,以及對今后工作的新部署,勢必會對中國鄉村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時代、新戰略下的“鄉村振興”

1、鄉村發展迎來新時代

鄉村發展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的重大命題,從家庭年產承包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等,都是中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針對鄉村提出的政策和戰略。如今,“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后同樣是中國鄉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首先,社會對城鄉關系的認知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很長時間里,對鄉村發展問題的看待,是通過城鎮化的視角。很多觀點認為,只要城鎮化有序推進,就能解決在農村的問題。但隨著中國鄉村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村的問題既離不開城市,但更需要立足農村。城鎮中國和鄉村中國共同組成了中國,它們是一對命運共同體,在互動中共同發展,但互相不能取代,城鎮要像城鎮,鄉村也要有鄉村的樣子。

在十九大報告中,以往“城鄉統籌”的表述變成了“城鄉融合”這一新的表述。從統籌到融合,這是對當下中國的城鄉關系、城鄉發展規律的認知升級。“統籌”更多地是用城鎮來統籌鄉村,讓鄉村跟上城鎮。但在“融合”的語境下,城市和鄉村兩者更為平等,互為融合的主體與對象。

其二,農村的基礎設施有了本質性的提升。

通過“村村通公路“等工程,現在中國很多鄉村都修了公路,和外界的往來大大地便利了。借助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等建設,很多農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明顯的改善。另外,隨著高鐵福利向中西部地區的延伸,大交通的改善,使得很多原本偏遠的地區,縮短了和東部沿海地區的時空距離。

大交通的改善,縮短了地區間的時空距離

更為重要的則是,移動通信、互聯網、現代物流體系等進入農村,而且越來越成為鄉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改變了鄉村信息閉塞的處境。

不同層面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本質性的提升,使得如今鄉村的語境,不再等同于落后、閉塞,很多鄉村的特色資源借此有機會和市場直接對接,發展成為“淘寶村”“電商村”。

其三,社會對鄉村的投資熱在不斷升溫。

多年以來,國家政策鼓勵資本下鄉,加上在鄉村也認為“廣闊空間,大有可為”,我們看到社會資本對鄉村的投資熱度也在逐步提升。尤其借助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特色小鎮等領域或契機,很多鄉村沉淀的資源得以變成資產,也帶動了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其四,農民的期待有了新的變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鄉村而言,這種矛盾可能更為明顯。

過去30多年里,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民已經解決了吃飽穿暖的問題,當然仍然有數千萬的人生活需要在2020年之前完全脫貧。而農民顯然不只滿足于脫貧、溫飽,也不滿足于很基本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們同樣對逐漸接近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充滿期待。

在經濟社會發展、社會財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這種對縮小城鄉差距、共享發展成果、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比以往都更為迫切。而鄉村振興戰略,便是化解鄉村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2、鄉村振興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其中農業現代化是之前已經提的,而農村現代化則是一個全新的表述,它涉及到了一個更大的范疇,涵蓋了農村的經濟、農村的政治、農村的文化、農村的社會、農村的生態文明等多個層面。

農業農村現代化,改變了以往重農業、重糧食,但輕鄉村、輕社區的局面。但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也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而在一系列鄉村發展的問題或困境中,有如下幾點是首先需求突破和解決的:

一是,農村的人才外流嚴重,鄉村發展缺乏活力。

伴隨城鎮化率的迅速提升,大量農民進入城鎮,這個人口遷徙的進程,推動了中國城市和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但也有代價,那就是大量的農村人口離開農村之后,使得很多鄉村的發展缺乏活力。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年輕有為、創造力強的人才的離開,讓鄉村的發展失去了最寶貴的財富,很多鄉村因此淪為“空心村”。

未來鄉村的發展,尤其那些正在衰退鄉村的振興,如果僅僅依靠留守在鄉村的老人,顯然是不可能的。鄉村的發展既需要構建一個讓城市和鄉村之間自由流動的體制,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讓農民可以從容地在城市里落戶,推動和便利城市人口來到鄉村,讓鄉村既留得住美景又留得住人。更重要的還有,讓鄉村的創新、創業變得更為便利,推動那些走出去的鄉村人才,帶著城市的經驗、能力和理念返回鄉村,結合鄉村的優勢資源進行創業。

二是,鄉村文化凋敝,鄉村精神亟待提振。

隨著鄉村人口的外流,尤其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社會關系的變遷,使得鄉村傳統文化的凋敝越來越嚴重。一方面,大量人口的外出,使得傳統的節慶、風俗、飲食、手藝等等失去了傳承的土壤。另一方面則是,在利益至上的原則支配下,很多鄉村文化出現了異化,過去那種建構在熟人關系上的親切與溫情瓦解了,并被功利主義所取代。

鄉村精神亟待提振

因而,鄉村文化的凋敝,不僅僅是鄉村文化生活的松散、中斷,更是鄉村在精神上的自我放棄。因而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亟待重新審視鄉村的歷史和文化,重塑鄉村的價值,并且重建鄉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三是,鄉村參與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也在提升,但鄉村的組織沒有跟上。

今天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即便是最偏遠的村落,它也是市場經濟大合作、大循環中的一個無可逃脫的小環節。市場經濟越發展,鄉村在現代經濟體系當中的嵌入程度、依賴程度也會越來越深。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鄉村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不能構建一種符合現代經濟發展需求的組織形式,那么很容易被各種城鄉的“剪刀差”,推到了一個很不利的位置。

當然了,我們也要看到,鄉村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和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但是人的組織,則一直是鄉村社會發展的大問題。如何在傳統的熟人關系、宗族社會中,催生一種新的協同合作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又不會徹底瓦解原有的社會關系、顛覆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這是鄉村振興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四是,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大,公共服務亟帶均等化。

雖然鄉村的基礎設施已取得了很大提升,尤其是水、電、路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但是鄉村公共服務的發展還有長遠的路要走,一方面鄉村目前普遍缺少休閑生活的服務設施,另一方面在醫療、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和社會保障上,鄉村和城市之間越來越大的鴻溝亟待縮小和填平。

農村自然環境有加速惡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農村水土污染嚴重,污水和垃圾處理落后,不僅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極大影響了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與健康。

以及,農村的各產業之間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

目前,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整體表現為比較單一,以農業為主。雖然不同鄉村的自然和文化差異很大,但這些并沒有直接表現為不同鄉村的不同的特色產業,所謂的“一村一品”做起來并不容易。并且,即便有些鄉村的產業比較多元,但各個產業之間的融合度往往也并不是很高,由于長期以來在二、三產發展上較為滯后,三大產業之間的融合水平較低,尤其是在產業鏈條的構建上,往往也比較薄弱,使得鄉村的經濟發展缺乏競爭力。

農村各產業間的融合度不高

3、鄉村治理的迭代升級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治理也需要升級發展,以適應新時期鄉村工作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鄉村的發展可能并非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而更可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它也對于新時期的鄉村治理的智慧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加強基層黨支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帶頭作用。

在很多鄉村經濟發展案例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村里有一個能夠發揮帶頭作用的基層黨支部。反之,農村黨組織建設在很多地區的滯后,也是這些鄉村經濟發展滯后、鄉村治理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而這個工作隊伍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農村基層黨組織。

創新鄉村治理機制,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并且和鄉村自治、集體經濟、家庭承包等體制安排充分結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話語權、公信力,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其次,加強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破解農村人才瓶頸。

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都離不開人才。在鄉村人才流失嚴重的背景下,更需要果斷采取措施破解人才瓶頸。一方面充分調動和發揮鄉村鄉賢、能人的作用,尤其是發揮具有市場意識、經營能力的鄉村能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便利人才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通過制度和政策創新提供支持和引導,鼓勵和吸引外來的涉農人才來到鄉村,參與到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鄉村社區的建設、鄉村文化的發展等當中。

保護“村格”,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價值

第三,保護“村格”,挖掘鄉村文化價值,杜絕“千村一面”。

城市有城市的樣子,鄉村有鄉村的樣子,以城市的邏輯、思路到鄉村建設一批廣場、門樓、公園等形式主義的做法,只會讓鄉村成為“四不像”的怪物,破壞鄉村原有的村容村貌、村落景觀和生態肌理,更嚴重的是,破壞了鄉村進行差異化發展的原有稟賦。

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格一樣,因為多元的自然和文化背景,鄉村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村格”。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應充分尊重鄉村的特點,尤其要挖掘鄉村原有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價值,發現和保護每個鄉村不同的“村格”。尤其在鄉村發展過程中,要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地撤村并鄉,注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留住鄉村的鄉愁。

第四,持續打破城鄉壁壘,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

中國的現代化不能夠城鄉分離的基礎上,而勢必要通過城市和鄉村的要素的互動和流通,來帶動鄉村的發展。因此,應該建立和優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促進城鄉的融合發展,打破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

期待無數鄉村在中國大地上的振興

一方面,進一步推動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供給、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另一方面,推動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推動鄉村土地資源、生態資源、特色文化資源等在外來資本的激活下,轉化為生產力,推動鄉村資源要素與外界資源要素的流動和匹配。

對于和資本下鄉密切相關的土地問題,十九大報告提出,新一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將再延期30年,此舉保持了現有制度的穩定和延續性,也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市場有序流轉,為資本下鄉提供穩定的預期。

總之,鄉村振興是一個長遠和系統的社會工程,它事關全社會,也需要多元力量的投入。廣闊鄉村,大有可為,我們期待無數鄉村在中國大地上的振興。 

作者系方塘智庫聯合創始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方塘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