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推出鄉村振興戰略,大會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學思踐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實現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方法、發展動力、發展舉措的全面創新。
實現發展理念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諸多矛盾也日益顯露出來。一是從體制機制的改革來看,需要牢固樹立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革除一切阻礙農村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分割的樊籬,在新發展理念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共享發展、包容發展、一體發展,促進城鄉互融和城鄉共贏;二是從區域有序動態平衡發展來看,需要牢固樹立區域協調發展理念,通過區域的強優發展、特色發展、選擇差異性發展,弘揚各自獨特優勢,縮小區域性發展差距;三是從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和彰顯“三農”特點與優勢來看,需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整個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綠色優先,效益優先,融合優先,可持續優先,讓綠色發展貫穿于農村發展的全過程、全覆蓋。綠色發展成為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保障和戰略支撐。
實現發展方式創新。農業農村產品的供給質量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要從粗放型發展方式轉變為精細型發展方式,要從不惜資源環境代價的“犧牲型”發展方式轉變為節約與保護優先的“綠色型”發展方式,要從數量型發展方式轉變為質量效益型發展方式,要從“靠天吃飯”的“波動型”發展方式轉變為可持續穩定型發展方式,要從無序型發展方式轉變為現代管理型發展方式。
實現發展方法的創新。解決“三農”問題的艱巨性肇始于長期制度設計的弊端,“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導向,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
實現發展動力創新。農村發展的動力機制從人的主觀能動性來看,至少有三個方面:創新驅動、獲益驅動和文化驅動。創新驅動,包括制度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治理創新、科技創新、經營體系創新等激活發展的生產生活要素和社會要素。獲益驅動,在農村創新發展中,必然釋放出改革紅利、政策紅利、生態紅利、資本紅利、人居紅利、社會紅利,激發獲益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文化驅動,對于中國而言,農村無疑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沃土。隨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代農業文明建設等現代建設工程的不斷推進,蘊含著創造、創新基因的文化萌動,使農村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牢牢扎根于鄉土文化之中,形成獨特的創新鄉土文化優勢,這種文化軟實力是托起農村興旺的不落“太陽”。
實現發展舉措的創新。一是明確強調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發展力、領導力、行動力的重大創新。二是“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振興鄉村的關鍵與保障。三是明確了改革重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總體要求。四是實行政策引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五是指明了發展路徑,強調“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六是強調農村社會化治理的重要性,“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七是創造性地提出了“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些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抉擇和關鍵舉措。
作者系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理事會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8年1月2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