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唐亞林:鄉村“三新發展”模式芻論

[ 作者:唐亞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3 錄入:吳玲香 ]

關于鄉村建設,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比如說像我們老曹、賀雪峰,始終把鄉村建設作為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個重大的蓄水池、減振器,為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他們對鄉村建設的保底功能有一個很大的關懷。

還有一個流派就是李昌平,他已經通過他實際的行動,通過鄉村的組織,特別是村莊內置金融合作社的發展,試圖推動鄉村發展。但是中國之大,地域差距之多,使得我們鄉村建設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現在有一點,我越來越感覺到,很重要,就是我們在這種區域發展差距和環境很不一樣的情形下,探討鄉村建設的多樣化模式,還很值得我們思考。

正因為這樣,上次我和萬勝商量,我們這一次討論,怎樣把上次的主題繼續深化。而且我們還有一個想法,我們以后還要繼續每年搞一次這樣的討論,因為我們還是有這個條件的。在這個里面,我們寄托了一個關于鄉村發展下一步走勢的關懷。而且,我們上一次討論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萬勝、昌平和雪峰他們三個去年在《探索與爭鳴》最后一期上有三篇文章出來,本來讓我對李昌平和賀雪峰的言論再寫一篇評論文章,只是因為忙,最后沒有寫,正好萬勝把這篇文章完成了。我已經看了他們三人文章的內容,而且我正好有一篇拖了很長的一篇文章一直沒完成,可以對他們三個的觀點進行一個商榷,包括對萬勝的評論性文章。這是沒想到的一個成果。

我們今天這個會議的背景就是十九大報告,包括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十九大報告在我看來對鄉村發展有三大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個是社會主要矛盾,這個就不說了,美好生活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說法了。實際上,美好生活給我們對鄉村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即有沒有一個“美好鄉村生活方式”的命題可提出來。因為我們原來常講城市化、城鎮化,就是因為農村生活方式需要向城市生活方式轉型,但是美好生活概念提出來以后,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來以后,有沒有一個美好鄉村生活方式之命題提出來呢?換句話說,這背后有一個關懷,不是以城市生活方式為唯一的依歸的,而是還有一個鄉村生活方式為依歸的。“美好鄉村生活方式”是我今天早上醒來前做夢時想到的一個分析概念,今天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11.png

第二個地方在于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探索城鄉融合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當然前面的總目標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按照那個總要求,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城鄉融合靠什么來推動,這是我們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在上一次會議討論中,我當時就提出來,可不可以通過城市群中國、區域中國的方式,把城市中國和鄉村中國給統籌發展起來,這是第二個我要向各位匯報的地方。

第三個地方,也是是我這么多天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想向各位求教的問題。我們這次會議的題目是叫做“美好生活視野下鄉村社區發展和小城鎮建設”,背后就有兩個關懷:一是鄉村的空心化這個趨勢是不可避免的。現在大家都在算,只不過我們現在的這個比例很難算出來。有人說60%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有的甚至更悲觀的說有80%左右空心化。但是有一天,不管它空心化也好還是什么,它有一個問題是不能改變的,即無論未來再怎么發展,總還有4-6億人口留守在鄉村,悲觀一點有6億,樂觀一點有4億。

我們根據城鎮化率推算,到2020年,大致會有9億老百姓居住在城市,或者大小城市和城鎮,那么換句話說,還有4到6億左右人口還是在鄉村,這點是跑不掉的。因此,我們在討論空心化的時候,還有一個大趨勢需要考慮到,就是大都市圈化或者城市群化,大都市圈化帶來的區域發展的新圖景,就使得廣大的鄉村可能正好處在不同的大都市圈或者城市群的交叉地帶,這是我的一個新判斷,這個可能給我們的鄉村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這個大趨勢是我原來沒想到的最新動態。

比如說南京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在這個交叉區域里面,包括蘇錫常大都市圈區域里面,各自都帶上一部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鄉村的發展不再是僅僅依附于某一個特定的城市,或者城市群周圍的一個地方,它可能是多個的大都市圈面向的發展問題。這是我對城市群在中國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最新的判斷,這就使得正處在交叉區域的鄉村的發展,可能呈現中國鄉村發展的一個獨特的風景與新的路徑。當然,廣大邊遠地區的鄉村發展戰略,那還是要遵循著它既有的規律。正因為如此,我們講鄉村發展,可能會呈現多樣化的類型化的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么東西?就是我要向各位匯報的第四個地方。鄉村的發展是不是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發展態勢?我把它概括為“三新”:第一個就是新發展主義,新發展主義簡單來講就是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第二個新治理主義,這一點十九大報告里面講的很清楚,就是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第三個更重要的是我上次和萬勝講的我的這個想法,有沒有一種新生活主義。

12.png

所謂新生活主義有兩個背景,實際上就是我前面所說的三個地方的融合:第一,為什么要提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看到,在現代化背景下,鄉村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能否通過鄉村的內生建設使得這種衰落不是人為的衰落,而是那種符合發展規律的衰落,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有第二個背景,即鄉村的新生活主義要素的劃分問題。

剛才在來開會的路上,我對文勝講,鄉村的新生活主義是由四大要素構成的,兩個是內生的要素,兩個是外生的要素。一個內生要素就是宜居,就是我們怎么樣讓今后在空心化與大都市圈背景下,還有一部分老人留守在鄉村,讓他們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這是宜居要素。

第二個是宜業,它本身是有產業的,比如說大城市郊區邊上,它本身有強大的產業基礎,或者它本身是一個旅游重地、文化小鎮。這兩個宜居和宜業要素,當然還有宜居加宜業這一組合要素,是鄉村新生活主義的基礎。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在未來鄉村發展過程中,又會產生兩個外來的要素,一是宜養,即鄉村好山好水好風光,可以接納更多的人去養老,因為里面有鄉村美好的鄉愁在里面,特別是今后如果醫療能跟上去的話,會有一部分城里人到農村去養老。第二個就是宜樂,什么意思?就是城里人一到放假就到農村去旅游、去玩耍。

當然文勝也講了一個宜業,即資本下鄉的宜業問題,與基于本土的宜業問題略有不同。但總的來看,鄉村發展實際上呈現出宜居、宜業兩個內生的要素,加上外來的宜樂和宜養的兩個外生的要素。我們如果把宜業叫宜產,我覺得資本下鄉的產業和當地的土生品牌那個產業兩個意義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還是有區別的,他們在發展的模式上有差距。由此也可以發現,這些不同核心要素組合主導下帶有類型學劃分意義的鄉村發展模式的出現,將給鄉村發展既帶來不變性,又帶來可變性。

此外,如果僅從鄉村生活主義的本質來看,最重要的是五大類條件的改善:一是要改善以交通通訊、水電氣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我們說的鄉村公共物品,這個各地政府這些年來都在努力做。二是改善以廁所、房前屋后環境、家畜養殖環境為主的人居生活環境。有的地方很多年前就開始搞“改廁改院改廚改圈”,就是這種嘗試。三是改善飲食習慣、健康體檢、預期壽命為核心的醫療保障水平。這個屬于軟件建設的范疇了。四是改善文體活動、文化生活為主的精神生活,這也屬于軟環境建設的范疇。最后一點就是鄉村發展最大的意義所在,就是推進鄰里交往和村莊共榮發展的村莊共同體建設。這個新生活主義的本質與前面所說新生活主義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鄉村發展模式,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大問題。需要分層分類量化研究。

這算我的開場白,也是交代這次會議的由來,并談談我對會議主題的看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考慮中國的鄉村發展,將其與社區發展與小城鎮建設連帶起來考察,這一視野就有不同意義。我先講這些,供大家參考。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1月19日本人在“第二屆復旦城市治理論壇——美好生活視野下鄉村社區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的發言內容。感謝錢坤同學的整理。正式文章尚未發表,僅供各位參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h视频网站 |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亚洲第一r级在线视频 | 亚洲天堂a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