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莊晉財:農村老家的年味到哪里去了

[ 作者:莊晉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09 錄入:王惠敏 ]

電視里又見那浩浩蕩蕩的摩托車大軍,才知道又要臨近過年了。一年一度春運開啟的時候,就是在外辛勞了一年的農民工像鐘擺一樣擺回家鄉方向的時候,回家總是心切切,路迢迢!費孝通先生說,中國是鄉土社會,這種鄉土氣息最為集中的體現,恐怕就在于過年的年味了:村里有人殺豬,你就有機會吃上一頓殺豬飯,不管你家是窮還是富;年初一至十五,你就有機會在村禮堂看一場村民自導自演的大戲,不講究水平是專業還是業余;從年初二一大早開始,你就得精心安排走親訪友,不管手上的禮物是輕還是重,也不管親戚是遠還是近。俗話說,“遠親不如緊鄰”,“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因此,一到過年,鄰里之間的矛盾煙消云散,親朋之間的問候接踵而至,為的就是那份鄉土之情!

可如今,年還在過著,因此家還是要回的,但是回到家中,已經很少有人招呼你吃殺豬飯了,除了圍著電視,原來村里那些天才的業余演員也已不知去向,提起那些原本同宗同族的至親,也大有骨已斷筋不連的感覺。千里迢迢回到家鄉,見過一年未見的老父老母,兄弟妯娌,接下來的日子大多耗費在酒桌上,牌九中,年味就像那鍋忘記了添醬油的紅燒肉,貌似是在過年,味道卻越來越淡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日子好過了,物質豐富了,年味卻沒有了呢?有人說都怪那該死的智能手機,害得現在的人最親密的不是鄉鄰,不是親朋,而是手機,因此氣呼呼地抱怨“現在大家普遍都用手機聊天”;也有人說都怪現在生活壓力大,盡管大家都是外出,但一年到頭有人賺錢,有人虧本,有人腰纏萬貫,有人勉強糊口,彼此見面之后發現已經不在一個層次,為了保住彼此的面子,只好以沉默代替交流,過年就少了幾份熱鬧。這些說法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肯定不是年味變化的關鍵,因為手機能夠阻斷的鄉土之情是脆弱的,心系收入多寡的人際交流是勢力的,這都說明人情早已淡薄。事實上,年味的變淡,是二元結構下的傳統農耕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的城市化推進使然,這樣說是基于三個理由:

首先,二元結構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造成了鄉民交往的時空分割,使交往頻率大大降低。中國的社會是二元的,即存在著發達的城市工業社會和傳統的農村農業社會。以前這二元的社會各自并行著,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鄉土的農村鄉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抬頭不見低頭見,交往甚密。一方面,農耕社會里的農業分工程度很低,完成耕作的任何環節都得自己親自到場,花錢也買不到服務,交易的頻率很低;但另一方面,個體的技能與能力,面著對浩瀚的大自然,又顯得非常渺小,凡事都有請鄉里近鄰幫個忙搭個手的可能性,因此,每個人都不敢輕易得罪了彼此,交往的頻率就變得很高。我們發現,凡是花錢能夠買到服務而使交易頻率高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就會很低,沒有交往頻率,當然就沒有人情味了。與此相反,凡是花錢買不到服務而使交易頻率很低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就會變高,凡是要請人幫忙,一來二往,人情自然就變得濃郁起來。記得小時候,家里分田到戶,每到插秧季節,像我家這樣讀書人多的家庭,由于孩子在外讀書,農活總是干得相對較慢,插秧要趕時令,就幸得左鄰右舍的幫忙,自然地如果年關殺豬宰羊,就少不了請來鄰里相親吃個殺豬飯,表達感激之情。在鄉土的農村里,人們工作與生活在時空上是統一的,因此彼此的交往是必須的,正是這種密集的交往頻率,形成了彼此難以割舍的鄉土之情,也正是這種濃郁的鄉土之情,給年味增添了佐料,讓年味濃郁清香,經久不散!然而,二元結構下的工業化城市化,是以打開城鄉之間的閘口讓農村人進入城市務工的方式推進的,在這樣的情形下,原本在村落空間聚在一起的村民,現在已經各奔東西,形成了高度的時空分割,交往頻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由于在外的收入增加彌補了農業收入的不足,大家已經不再指望來自農業的收成,因此即便遇到困難,寧可撂荒,也不再請村民幫忙(也是因為村里已經走得沒有人能夠幫得上忙了)。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今天的農業技術也已經與過往不可同日而語,有了收割機、拋秧技術,這些都是可供購買的服務,一旦花錢能夠做得到的事情,鄉民們彼此之間的需求就有了替代品,交易頻率增加了,交往頻率就降低了,人情的紐帶就慢慢由粗變細,甚至回到鄉里,很多人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了,哪還有鄉土人情味呢?過年也因此僅僅成為一種儀式感的存在而已。

其次,二元結構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造成了鄉民以工作替代閑暇,使過年的時間大大縮短。年味是需要時間去打造的,在鄉土的農村,一般進入臘月之后,土地里該收獲的已經收獲,該種植的尚未到時節,這就形成了一段很長的閑暇期。這期間大家聚在村里干啥呢?當然是籌備過年了:腌臘肉,做香腸,組建舞龍舞獅隊,自導自演唱大戲,總之忙得不亦樂乎。這一方面是由于傳統農業分工程度低,季節性強,因此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沒有可以交易而形成的賺錢機會,就只能以閑暇來替代工作,結果就是收入少些,但自娛自樂的時間會多些,“窮并樂著”就是過去農村年味的一種最好表達。以我在農村的經驗,那時過年一直要過到正月結束,甚至很多地方還把二月二當做龍抬頭的日子,繼續過年,直到大地復蘇,可以下地干活,年才算結束。這么長的時間自然就造就了許多的節日,沒有這些節日很難打發完這么長的日子。但是,在城鄉二元結構之間的閘門打開之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城市里是工業社會,工業沒有季節性且分工程度很高,使得每個鄉民進入城市都基本能夠找到一個崗位,通過勞動以換取收入。這樣一來,呆在家里過年就變得昂貴起來,大家都在盤算著早回一天晚走一天該是損失多少錢。經濟學里說人是理性的,而且是貪財的,在生活水平不高而又有機會得到錢財的時候,閑暇就變得相對便宜了,用閑暇換取工資收入變得很劃算。所以如今在城里打工的鄉民們,總是盡量推遲回家,盡早返回城市,以多換取兩個銅板的收入,從而造成過年的時間大大縮短。這年一短,就啥事情也辦不成:即便村里有豬可殺,招呼吃殺豬飯也找不到人;即便想排大戲,演員也還在城里上班;即便想走親訪友,也不能占用上班賺錢的時間。于是能省的就省,比如從初一到十五的村里自導自演的大戲,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就再也沒有了,我記得自己還是從村里鄉民自演的《鍘美案》里第一次知道陳世美的呢,現在只能成為一種記憶!不能省的,比如走親訪友,是必須的人際關系,那就只能刪繁就簡,加之交通工具的進步,一天就可以把所有親戚走完,只不過是形式多于內容,真的是“走”親戚,走到為止了,以前那種住下來聊家常,在現在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形式之下的年,就像畫紙上的美味,看似這么回事,本質已經完全不同!

最后,二元結構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造成了農村組織能力弱化與公共品供給不足,使交往平臺缺失。年味的泡制方法,是把許多個體的鄉民,組織進村落的系統,通過不斷攪拌,把各自的不同需求、不同技能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輸出。因此,原子式的村民是打造不出年味的。沒有那全村老少坐在一起吃殺豬飯,沒有大家貓在禮堂里為自導自演的大戲齊聲鼓掌吶喊,沒有龍獅隊到你家門口造訪引得鞭炮聲聲,那年味就缺了一點東西。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村民組織是嚴密的,在南方除了村組織,還有宗族組織,大家平時因為交往頻率高,就會想辦法在村里專門為這經常的交往建起禮堂、議事廳等公共設施。這些設施平時議事,過年用作娛樂集中的場所,使用效率較高,不浪費。那當然也是因為平日里鄉民們相互之間聯系多,需要在一起討論的事情也多的緣故。二元結構之下的工業化城市化推進,使村民各自以原子方式走進城市,原來的聚變成了現在的散,人散事也就跟著散,沒有了事,公共設施也就派不上用場,也就沒有人會去在意它。當然也是因為村民們之間平日里沒有多少事情是相互聯接的,沒有事情需要處理,組織也就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也就越來越渙散。一個渙散了的組織,在年關時要把大家聚起來,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現在回到農村看看,在許多沒有什么公共資源可以掌控的地方,連村長都選不出來,因為沒有人愿意干。在另外一些地方有人愿意當村干部,也主要是因為可以掌控資源獲取額外收益,真正能夠聚起村民干事業的村組織,較之以前是少之又少。村莊在原來是村民們日常賴以生存的組織單位,離開村莊就會沒有身份從而失去收益,現在土地分了,有能力的人走進了城市,村民與村組織的利益連接少了,集體經濟基本消失,組織的功能自然地退化。沒有了組織者,也沒有了公共品平臺,活動自然就少,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年味自然就淡!

由上觀之,如今農村老家的年味,是被城鄉二元的工業化城市化模式奪走了!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發現自己的閑暇在慢慢變得昂貴起來,反而是貨幣收入慢慢變得廉價起來。許多人都期待著能再品味到過去濃濃的年味,并十分愿意用金錢去換取那珍貴的閑暇,也發現到哪里去旅游都不能替代過去那種夾雜著濃濃鄉土味道的年味,于是出現各種懷舊風情的文字,喚起人們對鄉愁的記憶。然而,路在哪里呢?我以為,奧妙在“交易頻率與交往頻率”沖突的解決上。我們把“交易頻率”與“交往頻率”看作兩個維度,可以組成四種組合:一是有交易頻率,沒有交往頻率,這是工業社會;二是有交往頻率,沒有交易頻率,這是農業社會;三是既沒有交易頻率,也沒有交往頻率,那是魯濱遜社會;四是有交易頻率,又有交往頻率,那是我們期待的“鄉村振興”的新農村社會!我們要走進鄉村振興的新農村社會,通過交易頻率找到錢,通過交往頻率尋回鄉土人情,從而找回那濃濃的并富有新意的年味,最為關鍵的是能夠讓進城的鄉民們回來,但又不能減少他們的收入,不能再次讓閑暇變得便宜,根本的方法就是振興農村產業!農村產業的振興不能走城市工業化的道路,要讓農村有農村的味道,年才有鄉土的味道。所以,鄉村產業振興,要以農業為基礎,要以農民為主體,要以鄉村為空間,在分工細化導致的交易頻率提高的過程中,讓鄉民們的交往頻率也提高。所以,強調鄉村振興要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業為基礎,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是一句空話。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增加對公共品的需求和組織的需求,才不會導致組織能力的弱化。我們期待著這個新時代的到來,或許到那時,農村的年味會再次透出濃郁的鄉土味!你期待這樣的鄉土年味出現嗎?

作者系江蘇大學教授 博導,廣西特聘專家,鎮江市政協委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莊園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图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