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能夠助力鄉村整體進步、凝聚鄉村社會共識、強化村民秩序意識。建設鄉村法治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從鄉村法治精神、法治服務平臺、鄉村誠信體系、法律文化氛圍等方面入手,強化鄉村法治建設工作,建設法治鄉村。
【關鍵詞】法治文化 鄉村振興 法治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除了要大力推動鄉村經濟、政治等領域的發展,還應注重鄉村法治文化的建設。這既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新時代建設法治國家的現實要求。要深入分析鄉村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原因,以建設鄉村法治文化為目標,在農村社會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文化氛圍,讓全體村民積極主動投身法治鄉村建設。
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能夠助力鄉村整體進步、凝聚鄉村社會共識、強化村民秩序意識。
助力鄉村整體進步。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不但可以將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入到法治化軌道上,還能通過強化村民的法治思維,提升其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鄉村法治的整體進步需要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守法用法,引導村民理性表達自身訴求,依據法律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要把公平和正義視作協調鄉村社會利益關系、處理各類矛盾與問題的檢驗標準,并使之充分體現在鄉村治理的全過程。
凝聚鄉村社會共識。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價值,讓村民在充分了解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增強對法律的敬畏感,讓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鄉村社會深入人心。更為重要的是,村民在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同時,還能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能夠減少鄉村社會中的矛盾和沖突,有效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強化村民秩序意識。當前,農村社會的矛盾與糾紛大多與村民的利益訴求有關。解決農村社會的矛盾與糾紛,無論是通過利益訴求表達機制,還是依靠矛盾化解機制,最根本的還是要以法治為準繩裁之。因此,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不僅可以讓村民在法律面前保持平等,消除鄉村內的不恰當行為,解決鄉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還能維護鄉村社會的公序良俗、強化村民的秩序意識。
建設鄉村法治文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法治是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鄉村法治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鄉村法治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近年來,雖然鄉村法治建設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現實狀況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目標還存在一些差距。具體表現為鄉村法治氛圍和法治意識的缺失,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不但會破壞法治權威、淡化村民的法治意識,還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除了要對鄉村社會的發展給予更多支持外,還應在法治建設領域下更大的工夫。當前,在一些農村地區,法治氛圍還不夠濃厚,甚至是缺失的。具體來說,一是農村法治機構亟待健全,法治服務資源亟待補充。我國鄉村地區的律師服務所和法律援助機構比較匱乏,村民的法律訴求難以得到滿足;二是法治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國鄉村公檢法部門與行政執法部門的專門人才比較欠缺,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農村社會的法治建設;三是鄉村文化環境要進一步優化,在我國部分鄉村中,文化活動設施十分有限,文化品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四是鄉村普法宣傳教育缺位,長期以來,我國鄉村社會的普法宣傳內容和村民訴求不能高度契合,一些村民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度較低。
法治意識淡漠在鄉村社會中比較普遍,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村民的法治意識淡薄。在一些封建消極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村民認為法治等同于“受懲罰”,在遇到矛盾和糾紛時,往往會選擇“私了”“不見官”的方式予以解決。第二,村民對法律的信任度亟待提升。部分村民主觀上認為一些問題是社會發展常態,“見怪不怪”,對法律的作用視而不見,缺乏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感。第三,個別村干部不依法辦事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一些村干部在處理村民矛盾的過程中,以“講人情”為主要工作方式,習慣以風俗習慣或倫理常情裁定具體事務。第四,個別執法人員處理事務的方式欠妥。在部分鄉村執法機構中,部分人員的作風不佳,一定程度上稀釋了鄉村法治文化氛圍。
強化鄉村法治建設工作,建設法治鄉村
要強化鄉村法治建設工作,持續規范并完善鄉村治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讓村民在有序參與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按章理事和依法辦事。要從鄉村法治精神、法治服務平臺、鄉村誠信體系、法律文化氛圍等方面入手,促進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要為廣大村民搭建法治服務平臺。首先,要整合涉農部門和司法部門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的力量,以此建立一體化的鄉村法治資源共享平臺,讓普法宣傳、矛盾調解和法律服務融為一體;其次,在鄉村法治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覆蓋全部村莊的法治服務子平臺,引導村民參與到法治服務平臺建設當中。
要進一步完善鄉村地區失信行為的約束與懲戒機制,將不守法的個人和鄉村組織納入到嚴重失信“黑名單”之中,讓鄉村違法犯罪行為受到應有懲處。同時,應建立健全村民與鄉村社會組織守法信用體系,讓其信用狀況處在公開、透明、可查的狀態下,形成遵紀守法和誠實信用的良好鄉村法治文化環境。
要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要將村民視為普法的重要對象,讓村民在熟知各種法律法規的同時,主動投身建設法治鄉村。要重點普及村民關切的法律法規,借助鄉村原有的設施條件,讓法律知識的傳遞以文化熏陶、教育培訓的形式進行。可以讓村民進行集中的法治學習,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平臺,讓更多村民參與其中。
要使法治文化建設深入到廣大鄉村,并在最薄弱的地區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要重點關注與法治社會建設相悖的問題,防止其影響鄉村法治文化建設進程。要積極探究強化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要讓法治文化在鄉村有效發揮引領與規范作用,在法治的同時輔以德治,將他律與自律充分結合在一起。通過多種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讓講仁愛、重民本、守信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傳統思想與時代要求結合在一起,增強鄉村法治道德底蘊的同時,引導村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鄉村道德風尚。
作者系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講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